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随着开发工作的深入,渤海油田加大了古近系复杂断块油田的开发力度。但这类油藏受多条断层影响,平面上被分为多个断块,使油田的构造和油气水分布复杂化,因此断裂系统的精确解释直接关系到该类油田的成功开发。J油田位于渤海油田辽西低凸起北端,油田内部主要存在近南北走向和近东西走向两组断裂,相互交错,致使油田内部地质条件错综复杂。结合渤海复杂油气藏开发实践,利用地震正演、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地震资料解释的一些难点进行了探讨,较好地解决了制约J油田构造精细解释的一些关键问题,有利地指导了该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针对J油田W区块中深层富砂三角洲储层存在的纵向分层和平面精细预测的难题,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井震结合,分级控制,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在旋回对比基础上实现小层精细对比。以地震沉积学为基础,运用地震分频技术,提高目的层段地震资料视分辨率,在井震标定基础上进行地震精细解释,在小层约束框架内优选最能反映储层的地震属性,建立与井点储层厚度的拟合关系,从而实现储层平面展布的定量预测。该项研究成果已成功指导J油田W区块油藏方案制定、开发层系细分和开发井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JZ油田东区是JZ油田的卫星区块,具有典型复杂断块的特征.针对研究区构造复杂、储量风险大及海上开发成本高等特点,运用勘探思维,深入研究油源、疏导体系及储盖组合等成藏条件,明确提出该区的成藏模式,并确定了油田滚动开发的思路.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结合地震、电测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研究区开展了多轮次的精细地质油藏一体化研...  相似文献   
4.
针对JX油田5、6井区东营组构造陡、含油范围窄、砂地比高的特点,为典型的构造坡折带厚砂岩油藏。通过恢复古地貌及选取稳定标志层,建立地层对比约束框架。利用测井及岩心资料,划分地层的沉积旋回,开展多井间沉积旋回对比,建立JX油田5、6井区精细地层对比格架。通过断点识别、井震标定及油水系统分析对地层对比结果进行检验,最终将JX油田5、6井区划分为9个油层组。根据地层对比结果,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将5、6井区东营组划分为7套开发层系,采取高部位采油、低部位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生产实践证实,油田开发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JZ油田东区是海上典型复杂断块的油田,该区成藏条件优越,沙三段和沙一段混合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断层、不整合面及储层组成的有效疏导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通道,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保存的重要条件。研究区有屋脊式和断阶式两种圈闭类型,主要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部分油藏带气顶。具体油藏特征有:油藏个数多、规模较小,各断块自成独立的油水系统,不同层位不同区块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藏有各自的油水系统和压力系统,油井产能相差较大。对研究区的成藏及油气聚集规律研究,可以为海上类似油田滚动扩边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开发技术在渤海油田不断成熟和应用,水平井实施过程中的随钻跟踪已经成为开发人员的重要工作。油田开发调整的各个阶段,受到不同钻井平台、钻井设备、测量系统及预测精度的影响,不同批次调整井的深度通常存在误差,给水平井着陆时的随钻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通过对Q油田近几年实施的144口综合调整井深度误差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了过路层油水界面读值法、等高程地层比对法和地震时深转换计算法3种深度误差判别及随钻调整方法;明确了以上3种方法分别适用于过路底水油藏、油田内部井间加密调整、油田边部或地层变化在大区域调整3种情况。上述方法及策略已在Q油田实施的35口调整井中成功应用,通过准确判断水平井着陆过程中的深度误差,及时调整靶点深度和井轨迹,水平井着陆成功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沙河街组为JX油田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于埋深大、海上地震采集干扰多等因素,难以通过地震手段精细刻画及描述储层,给油田早期开发带来诸多困难.充分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判别古地貌为沉积主控因素,利用古地貌反映地层厚度变化,结合砂地比绘制砂岩厚度图,建立储层定量描述方法,同时,利用测井相及地震相,判别砂体边界及叠加样式,可较好解决开发井实施的问题.从开发井实施效果看,开发井实钻油层厚度达到设计的1.5~6.0倍,储量较钻前增加300×104 t;平均单井日产100 t,为钻前设计产能的1.5倍;油田采收率达到30.1%,较钻前提高7.8%.  相似文献   
8.
9.
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基础上,采用去压实和古水深校正方法对渤海X油田沙二段沉积后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划分出沟谷、凹陷、斜坡和凸起等4种地貌单元,并对地貌单元控制下的储层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谷、凹陷单元砂体厚度大,泥质成分少,压实、胶结作用弱,溶蚀作用强,储层物性好。凸起单元砂体厚度小,泥质成分多,压实、胶结作用强,溶蚀作用弱,储层物性差。斜坡单元砂体厚度较大,迎主河道方向,水动力较强,泥质成分较少,储层物性较好;而背对主河道方向,受凸起遮挡,水动力较弱,泥质成分较多,储层物性较差。生产动态数据表明,沟谷、凹陷单元钻井产能高,凸起单元钻井产能低,斜坡单元迎主河道方向钻井产能较高,背对主河道方向钻井产能较低。此外,综合考虑砂岩厚度、古水深和比采指数等因素,预测有利储层分布区域3个。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产数据分析方法是通过典型递减曲线图版拟合方法来计算储层参数,从而评价储集层的储集性能。以渤海海域S油田为例,探讨了生产数据分析方法在复杂油藏单井储集性能评价中的应用。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井生产动态具有一定的诊断作用,对于没有不稳定试井资料的单井,可直接采用该方法对储集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