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Melut盆地历经了近20年的构造圈闭勘探,目前可钻的剩余构造圈闭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储量和产量递减,亟待开展岩性油藏等新领域的探索。基于古地貌恢复、物源体系、单井微相、砂体展布等分析,综合青海湖现代沉积调查结果,提出Ruman潜山周缘白垩系Galhak组发育大型滩坝沉积,建立了潜山隆起周缘型和水下潜山台地型2类沉积模式,认为长轴三角洲前端侧翼的古潜山地貌所造就的高能滨浅湖环境是滩坝沉积的关键控制因素。Galhak组沉积初期,因强烈断层掀斜作用,Ruman潜山短暂露出水面,基岩-长轴三角洲复合供源,发育大型坝砂,单层厚度10~20 m,面积约10 km2;随后,因相对湖平面上升,Ruman潜山没入水下,发育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长轴三角洲单一供源,以大面积薄层滩砂为主,局部发育厚层坝砂。滩坝砂体与上倾尖灭线、下伏Renk组烃源岩、顶板洪泛泥岩、侧向湖相泥岩封隔等配套,形成上倾尖灭、孤立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滩坝沉积的提出有效指导了岩性油藏勘探,部署的多口探井获勘探发现,提升了Ruman地区的储量规模。  相似文献   
2.
对珠一坳陷古近系5个泥岩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测定了热模拟甲烷碳稳定同位素值。研究发现,热模拟条件下甲烷碳稳定同位素在Ro为1.2%~1.3%之前是随着Ro的增大而减小,之后是随着Ro的增大而增大。用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来分析这种"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认为这是由13C甲烷(重甲烷)与12C甲烷(轻甲烷)的活化能差异造成的。对比发现,实验条件下与自然条件下甲烷碳稳定同位素与成熟度的关系有明显的差异性,认为这是由"成烃后作用"造成的,其中大规模气体运移将导致碳同位素分馏效果弱化。这对于气田的勘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甲烷碳同位素重,说明气源岩成熟度高、运移体积规模大、大气藏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南苏丹Melut盆地Ruman凹陷稠油油藏成藏机理及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的问题,运用烃源岩盆地模拟、油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Ruman凹陷东斜坡稠油油藏成藏机理进行研究,并对该区稠油的勘探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uman凹陷东斜坡Yabus组、Gayger组与基岩油藏受Lau组沉积时期构造运动影响,原生油藏发生破坏,现今为次生型残留稠油油藏,勘探潜力十分有限;Jimidi组油藏为晚期成藏次生型稠油油藏,有利勘探面积约为21 km2,Galhak组油藏属于晚期成藏原生型稠油油藏,有利勘探面积约为105 km2,均具有较大勘探潜力。该研究可为研究区下步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Melut盆地下组合近源白垩系成藏模式与勘探潜力,开展有利储盖组合识别、重点油藏解剖、典型成藏模式建立及勘探潜力分析等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工作。结果表明:①近源白垩系发育3套有利储盖组合,包括源上Galhak组内部砂泥互层储盖组合、Al Renk组生油岩内“自生自储”储盖组合、及Al Renk组生油岩与Al Gayger组砂岩形成的“上生下储”储盖组合;②湖泛泥岩是Galhak组内部储盖组合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内前缘发育厚层分流河道砂岩与厚层湖泛泥岩,是Galhak组高产断块油藏发育的有利相带区;③ Al Gayger组反向断块圈闭具有良好的油源和侧向遮挡条件,斜坡区大断距反向断块圈闭是Al Gayger组勘探的首选目标;④沉积相带控制扇体内部油藏的类型与分布,扇根与扇中砂体厚、物性好,是发育高产断块及断层-岩性油藏的有利相带;⑤北部富油凹陷远源古近系主力产层的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近源白垩系是北部凹陷成熟探区深化勘探的重要领域;⑥盆地南部凹陷规模小,沉积充填粗,Adar组区域盖层质量差,远源古近系Samma+Yabus-Adar组储盖组合已不是中南部有利的储盖组合,近源白垩系在中南部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是中南部有利的勘探层系。该研究成果对Melut盆地北部成熟探区深化勘探及中南部低探区白垩系的区域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主力烃源岩测井预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惠州凹陷文昌组与恩平组声波时差、自然伽马、电阻率、密度和中子孔隙度等测井参数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的响应特征,建立了单井及惠州凹陷综合的五元回归定量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12口钻井进行了泥质烃源岩TOC测井预测,获得了这些井文昌组、恩平组烃源岩连续的TOC曲线,并按陆相泥质烃源岩评价标准计算了好与很好、中等与差烃源岩的厚度。结果表明,TOC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大多在20%内,且单井模型略优于综合模型。层位上,恩平组中等烃源岩厚度比例在50%以上,其次为差烃源岩,好烃源岩厚度占比一般低于20%;文昌组好与很好烃源岩厚度比例大多高于75%,因此文昌组烃源岩整体优于恩平组。横向上,惠西半地堑最优,惠东半地堑次之,惠南半地堑与惠北半地堑烃源岩相对不够发育。烃源岩测井预测纵向分辨率高,但受钻井分布所限难于揭示烃源岩空间展布。测井约束下综合地球物理烃源岩评价应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地区经过十多年的勘探部署,目前剩余构造圈闭少、面积小,难以满足勘探需求,勘探领域需向岩性油藏领域转移。以近200口探井的测井、录井、岩心,以及4 000多km2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开展了Melut盆地烃源岩、沉积相及断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①北部地区发育Jamous凹陷、Abyat凹陷、Moleeta凹陷和Ruman凹陷4个生油凹陷,油源条件优越; ②白垩系Galhak组和古近系Yabus组上段发育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沉积,其岩性组合特征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 ③断裂为Galhak组源内及Yabus组源上岩性油藏的形成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Melut盆地北部地区具备形成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该认识指导了Ruman地区Galhak组上倾尖灭、Gasab地区Yabus组构造-岩性等一批岩性油藏的勘探发现,推动了Melut盆地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7.
Melut盆地Ruman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导致该区油气成藏规律复杂.为落实Ruman潜山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探索油气勘探潜力,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区域构造资料,开展基于平衡剖面技术的构造演化分析,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对Ruman潜山周缘油藏动态成藏过程进行剖析.结果表明:Ruman潜山自白垩纪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