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洛带气田蓬莱镇组 (J3 p)气藏因气井储层物性差 ,自然产能低 ,需经压裂后投产。压裂后气井增加的产能大小与压裂的效果密切相关。压裂效果主要取决于压裂缝的产状及长、宽、高等参数 ,这些参数又受地应力的严重制约。笔者运用酸化压裂法、岩石声发射实验法以及测井资料估算法三种方法 ,在气藏 5 0多个压裂井层、10组声发射实验结果、2 1口井测井资料基础上 ,获得了蓬莱镇组气藏的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1.蓬四段现今地应场特征(1)J3 p4 的地应力场展布J3 p4 的三轴应力的状态在层内变化很大。x方向应力始终是最大主应力σ1,但 y方向…  相似文献   
2.
气井的产能是开发井网布署及合理配产的依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中所介绍的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小层产能剖分研究,以19口生产测井分层测试资料为基础,对影响气井小层产能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使用常规计算法和一种新的现代计算技术—多项式自组织网络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中部气田各小层产率预测模型。通过对比证明,多项式自组织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模拟预测网络,具有计算方法先进,可操作性强,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古岩溶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储集层类型之一。本文以静态资料划分的三套洞穴系统为基础,利用动态资料来验证静态资料对洞穴系统的划分,综合分析了塔河4区9口井的压力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单井原始地层压力、折算压力、干扰试井、压力降落特征、油藏压降特征、新井投产与相邻井变化特征等6种方法,研究了塔河4区东北部岩溶旋回Ⅰ、Ⅲ时期的洞穴系统中各井洞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初步研究证实了静态资料所划分的洞穴系统的连通性,探索了利用动态资料研究洞穴系统连通关系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气井的产能大小直接与有效储层的类别有关,传统的储层分类研究是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及测试资料等综合研究来实现的。但价格昂贵、周期长,采样数量有限,因此研究受到限制。文章以川东地区六大构造带石炭系21口典型井的测井曲线为依据,通过大量的综合研究对比,在进行储层类别人工判识的基础上,选用多元逐步判别及模式识别的方法,分别建立了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分类判识模型及各类储层之间的概率理论图版。经过实践验证,此图版精度高,使用方便、迅速,可操作性强,完全可用于川东地区石炭系的有效储层判识及分类。  相似文献   
5.
苏里格气田盒8段气藏富水层的识别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苏里格气田盒8段气藏为河流相低效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开发过程中储层常产水。为此,对气层、水层和气水同产层的测井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根据物性参数分布的差异,确定了不同流体的测井响应模式。盒8段的地层水主要来源于沉积压释水,属于油气伴生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与低渗透储层中的气水置换不完全、河流相沉积所形成的透镜状砂体以及地层倾向从西倾转为东倾造成的汇水集中有关。  相似文献   
6.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集层成岩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5条剖面和11口探井的综合研究,认为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储集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胶等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成岩现象十分丰富,特征明显。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成岩作用研究表明,早成岩期的压实作用、多种矿物胶结作用是使储集层物性变差,孔隙度降低的两个重要的成岩控因,因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矿物的溶蚀是储集层物性变好的重要成岩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长庆气田马五1 储层非均质严重,储层种类多且各类储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信息模糊不清,缺乏先验知识与经验模式的特点。本项研究引进了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长庆气田马五1 储层测井判识的模糊神经网络。计算结果表明,其辨识精度( 回判) 达到了97 .45 % ,为利用测井进行储层划分提供了一种方便迅速的工具。经过气田近70 口气井的储层分类验证,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此分析技术在特定背景条件下较之单一的模糊模式识别或 B P 神经网络的精度更高,方法更先进,它既可以避免测井储层识别中因环境影响岩性、电性特征模糊而引起的误差,还可以避免因噪音数据影响网络学习限入局部极小的可能,且网络在接受了特征数据后学习速度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