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5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特征入手,探讨了煤和油页岩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进行了降低燃煤排放SO2的方法比较,评述了煤和油页岩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硫释放和脱除研究的现状,指出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有:(1)灰分的自固硫;(2)煤和油页岩含水量对脱硫的影响;(3)挥发分燃烧的火焰能量对颗粒油页岩燃烧排放SO2的影响;(4)煤和油页岩燃烧过程中硫释放的机理和本征动力学;(5)石灰石中惰性杂质对固硫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500 kV超大容量电抗器在叠装串联运行时,产品周边产生强漏磁场。强磁场环境引起了产品各金属辅件的发热问题。运用仿真软件对叠装产品的磁场分布特性进行仿真计算,重点讨论了大容量叠装产品辅件过热的原因,分析了传统线圈汇流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新型的汇流方式,并通过一系列试验验证汇流效果。  相似文献   
3.
应用红外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对西曲煤显微组分的分子结构和自由基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镜质组、半镜质组和惰质组的芳碳率分别为0.84、0.91和0.93,镜质组分子结构单元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取代基和螯形醌基;显微组分的自由基浓度(10~(18)spins/g):镜质组3.87,半镜质组18.98,惰质组40.10。镜质组自由基为较小的含氧型芳香π自由基,情质组自由基为巨大的纯芳香π自由基;半镜质组的分子结构和自由基性质均介于镜质组和惰质组之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研究沸石矿物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诸如利用沸石作水泥混合材,分离锶、铯放射性同位素,水中除氟,三废处理,制备催化剂、干燥剂,造纸填料,土壤改良剂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78年以来,宁海县矿业公司在县青珠农场、地县农业局、省饲料公司、浙江农大、宁波农大分校、农科院兰州兽医所、地县科委等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开始生产畜用沸石粉,作为畜禽的补充饲料,进行了沸石养猪试验及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闯  王国金 《硅谷》2008,(7):32
对数据库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目前的数据库新技术作比较系统的总结,并且展望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曲煤显微组分半焦收缩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王国金 《煤炭技术》2004,23(8):66-67
介绍了鹤岗矿业集团振兴公司采用泥浆泵注浆工艺处理煤巷一氧化碳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自行设计和建立一套间歇式流化床反应器,配备了相应的烟气SO2浓度连续监测系统,在该系统中可以进行油页岩的燃烧脱硫实验,考察床温、油页岩粒度、油页岩含水量、钙硫摩尔比和外加灰分/页岩重量比等因素对SO2排放指标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耦合辐射、对流和传导三种形式的传热及氧气与二氧化硫传质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油页岩灰粒固硫的等温和非等温模型,考虑了由于氧化钙在灰粒中含量较少,且呈微细粒均匀分布,固硫过程中不发生堵孔现象的潜在优势。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6~10min内,钙的利用率>50%。这显示了油页岩由于其独特的高灰分含量,灰分在流化床燃烧工艺中将发挥固硫作用。颗粒页岩灰固硫属非催化气固反应,传统的研究方法是采用准稳态假设,其结果影响了模型的精度和应用。本研究则考虑了时间变量,建立了气固颗粒反应的瞬态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偏微分方程的离散化处理,开发了一个有界Wegstein数值求解方法。此方法具有收敛快、计算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IBA融合技术架构是基于全量数据的新型技术架构,其在传统的物联网数据的基础上引入了互联网人机数据,丰富了数据的来源和内容,并采用分层认知和四向协同的新型架构体系,为满足不断升级的应用创新,应对数据的复杂性、场景的多样性、算法的局限性创造了条件,是万物互联的基础。IBA融合技术架构拓展了物联网应用的范围,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进步是物联网技术架构智能化的必然产物,必将为实现万物互联打下坚如磐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