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8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工程实践为例,对大型不规则钢结构屋盖的制作、吊装及预应力拉索作等进行介绍,并从项目管理角度进行研究,以期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目前国内外成熟的交替扫描激发、滑动扫描激发、滑动扫描同步激发和独立同步扫描激发这4种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方法以及国外应用进展,深入分析了我国陆上可控震源常规采集现状;针对目前国内陆上地震采集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难点,从采集效率、采集成本、地震资料效果等方面对已经实施的交替扫描、滑动扫描等高效采集技术应用进行了剖析,对今后我国陆上不同地表、不同地下地质条件区域如何应用高效采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油股份公司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油股份公司物探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储备,已拥有一支150多个地震队的庞大物探技术服务力量,达到年采集能力二维10×104km、三维近4×104km2,居全球陆上采集第一。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队伍。已形成以6项采集、6项处理和11项解释技术为主体的系列配套主导物探技术,正在发展针对复杂地区的3项采集处理技术,积极跟踪储备3项前缘物探技术。然而,中油股份公司石油天然气勘探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随勘探程度的深入对地震资料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形成系列配套特色技术,攻关关键瓶颈技术,跟踪前缘技术发展,才能推进中石油勘探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晚期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1,他引:9  
天然气藏的形成是一个散失与聚集的动态平衡过程 ,因此晚期成藏更有利于天然气的保存。对我国中部、西部天然气成藏特征分析表明 ,新构造运动对天然气的晚期成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 4方面 :1晚期成盆有利于气源岩晚期供气 ,晚期快速沉降作用有利于气源岩的晚期快速熟化 ;2新构造运动为天然气晚期成藏提供了新的动力 ;3晚期圈闭的形成控制着天然气的晚期成藏 ;4晚期断裂的形成为浅层气晚期成藏提供了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介绍了五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在高陡构造、碳酸盐岩、低渗透油气藏和火山岩等复杂勘探对象技术攻关中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分析了在攻关中创新集成并推广应用的一系列地球物理新技术,如高密度、全数字、拓频处理、新老资料融合处理、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叠前储层预测、烃类检测、碳酸盐岩缝洞精细雕刻及多波地震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技术适用性和下步发展方向。同时通过系统分析中国石油集团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对地球物理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发展油气勘探地球物理、油藏地球物理、天然气地球物理三大技术系列的任务和发展思路,展示了地球物理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东西伯利亚地台碳酸盐岩成藏条件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伯利亚地台里菲纪(1 650~800 Ma)和文德纪(670~590 Ma)碳酸盐岩大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为:里菲纪坳拉谷演化阶段形成暗色泥页岩优质烃源岩,克拉通盆地长期发育的古隆起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区带,稳定分布的膏盐岩盖层是古油藏保存的关键,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是主要成藏类型。 对比我国四川、塔里木及鄂尔多斯盆地,均具有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变化快的共性特征,差异性包括我国叠合盆地下组合泥页岩烃源岩生烃指标变化大、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大及下组合埋藏深度大等。我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要系统评价震旦系、寒武系暗色泥页岩烃源岩条件以及多期改造作用叠合盆地的盖层条件,突出构造背景上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近期勘探要立足大盆地,寻找构造大背景,主攻构造岩性复合大区带。 以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盆地为重点,持续开展大型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加大区域不整合面、古隆起斜坡带、大型地层剥蚀尖灭带、台缘带礁滩体及与蒸发岩共生的台内颗粒滩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物探技术发展可归结为三大趋势:陆地装备已具备15 万道带 道能力,海上装备已具备26 缆的能力,未来装备向百万道发展;采集技术向宽方位、高密度、宽带可控震源、双检电缆等技术发展;处理技术向叠前深度、逆时偏移,全波形反演等技术发展。“十一五”以来,中国 石油坚持走技术发展之路,立足四大领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物探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中国石油物探技术与国际大公司相比,在装备制造、计算机硬件能力、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世界物探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石油各探区的勘探现状,就中国石油物探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作了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意见与建议,以期推动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塔里木盆地构造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研究,是一个涉及构造物理、构造地质、石油地质等多学科的具有较强理论与应用价值的问题。研究的关键是以实测资料、震源机制资料及地质资料为基础,利用三维有限单元方法对整个盆地进行应力场模拟,探索出现代应力场与现代油气聚集的关键,然后以比较地质学思想为基础,反推出地质历史演化中各期应力场与油气聚集的关系,从而得出盆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的油气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9.
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技术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减小面元尺度,增加空间采样率,是提高分辨率的重要手段。高密度采集技术具有保证空间采样足够和面元属性均匀的小尺度方形面元、接收道数多的显著特点。国外在海上已普遍推广应用高密度空间采样技术,在陆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亚、北非等沙漠地区。国内在华北、准噶尔地区进行了试验,应用效果明显。预期该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以PGS为代表的海上单检拖缆采集技术;以WesternGeco的陆上野外单个检波器高密度分布接收、室内进行道组合处理的技术;国内采用野外多个检波器组合接收、以小面元和高覆盖为特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勘探地球物理技术向油田开发和生产领域的延伸。主要包括:资料采集特色技术,如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井筒地震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和四维地震技术;基于常规地震资料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如精细地震资料处理、叠后与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油藏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术在国内各油田日益受到重视,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油田增储上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形成过程,对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归纳,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