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如果有两种以上不相容水在流体中相遇,就容易产生无机垢.首先分析油田现场实际资料,然后通过模拟实验(单独控制一个变量如pH值或温度)对渤海SZ36-1油田区块进行静态实验研究,计算其垢量大小并找出该区块结垢量与pH和温度等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将注入水与地层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分别放置在不同地层温度下24 h后,结垢量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加;将注入水与地层水按1:1比例混合后,分别放置在地层温度下24 h后,结垢量随pH值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地下原油(油水混合液)在流经到不同的部位时,其温度、pH值及混合水平衡状态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只要流体中遇到有两种以上不相容水的混合,就容易产生无机垢.采用模拟实验对渤海SZ36-1油田区块进行结垢量研究.在地层水与注入水配比分别为1∶9、2∶8、3∶7、4∶6、5∶5、6∶4、7∶3、8∶2、9∶1时,一定温度下,结垢量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而温度越高,同等配比下结垢量越大;在地层水与注入水配比为6∶4情况下,随着pH值从8增大到12,垢量也随之不断增大.提出引入修正值X和改进称量仪器等设想来提高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流花礁灰岩油藏的储集条件复杂、非均质性强。综合珠江口盆地A油田地震、测井、沉积和地质等资料,分析其礁灰岩储层的沉积微相、隔夹层等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进而在相控条件约束下,利用熵权法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并建立不同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定量表征储层质量参数和几何形态参数;综合储层非均质综合评价模型与油藏动态资料,确定研究区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为0.5~0.7的区域为剩余油分布潜力区,且剩余油主要富集于研究区礁体西北翼、东南翼以及靠近西南翼断层的构造高部位。在剩余油分布潜力区部署9口水平井,均获得较高的平均日产油量,与ODP设计日产油量相比,提高至少50 m~3/d,且平均含水饱和度上升较缓慢,剩余油分布潜力区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因此,利用熵权法对礁灰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定量评价的结果基本可以表征其储层的非均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油田井距大、井网稀、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L14油田古近系文昌组文五段为例,提出“层次约束、分级解剖、模式拟合、井震互馈、多维联动”的陆相辫状河三角洲储集层构型表征方法,运用分频RGB融合技术,表征储集层构型单元,并在储集层构型划分的基础上,预测优质储集层。结果表明,研究区三级构型单元为复合分流砂坝,四级构型单元为分流砂坝、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四级构型单元具有3种垂向叠置样式和2种侧向拼接样式;岩石矿物组分和构型单元对物性起主导作用;文五段以Ⅰ类储集层为主,多分布在分流砂坝内部;Ⅱ类储集层主要分布在Ⅰ类储集层的外缘,连续性较差;Ⅲ类储集层通常与Ⅱ类储集层伴生,连续性最差;由分流砂坝中心向分流砂坝外缘,再到分流砂坝间的分流河道和辫状河道,储集层品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开发中后期海上老油田剩余油零星散落分布和运移-富集规律难预测等问题,将“势控论”与“构型级次界面”结合,以储层内部单砂体为基本单元,研究不同类型油藏剩余油运移方向和运聚时间,由此构建“运聚再生油藏模式”。研究表明:①主力油藏砂体以叠置接触为主,夹层较少发育,储层主要为高孔、高渗特征,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高度分散状态的剩余油经过1年左右运移,在井控低且势能低部位小规模聚集成藏,挖潜潜力有限,生产井表现出高产短命的生产效果;②非主力油藏砂体横向接触主要以侧叠和孤立类型为主,3级和4级构型界面较为发育,剩余油动态运聚时间、方向与储层韵律性、夹层级次和流体性质等因素有关,一般非主力油藏关停约3年以上时间,4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侧向绕流,逐渐向低势闭合区富集成藏,3级界面控制的剩余油通过垂向渗透,向低势闭合区聚集,剩余油运移富集规模较大,生产井表现出高产、高效、长命的生产效果。研究成果为海上中-高含水期老油田深度、立体挖潜提供技术支持,将为公司年度生产目标实现或超产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青东凹陷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青东凹陷碎屑岩储层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对研究区9口关键井、21个储层单元的物性参数定量评价,确定储层评价指标的权系数,进而对储层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避免用单因素评价储层中出现评价结果相互矛盾、不唯一等问题;以储层砂层组为单元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更加精细;储层分类结果与油田实际勘探开发方向一致,吻合度很高;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储层评价,可以综合考虑各个参与评价的参数,避免单一的、不精确的数字化处理,量化评价结果,提高储层综合评价的准确度,使结果更为科学、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7.
涂乙  吴萌  罗辉利 《天然气与石油》2011,(4):57-58,84,96
针对无机碳酸钙垢对油田地层伤害程度的问题,进行了动态模拟实验研究,采用计算渗透率保留率K/Ki来判断结垢对地层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当累计注入100倍孔隙体积溶液时,岩石渗透率下降幅度高达16%-21%,说明无机垢对储层渗透率影响不能忽略。随后运用化学防垢剂防垢技术,进行了防垢剂筛选实验,其中JPS-04、JPS-05和JPS-06等有机膦酸型的防垢剂防垢效果明显,能有效地缓解结垢对地层的伤害程度,尤其是JPS-06防垢剂防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是一种新型接替能源,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投入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其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煤层气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煤层气储存量非常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能源供给不足,但是我国煤层气储层特征相对复杂,勘探与开发难度颇大,不合理的煤层气井钻、完井方式会对储层造成伤害,影响煤层气的产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适应我国绝大多数煤层气储层的钻井工艺和完井方式,着重介绍各种煤层气井钻井工艺和完井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欠/微平衡钻井工艺与裸眼完井、动力洞穴完井和套管射孔压裂完井等完井技术配套开发煤层气,有利于减小对储层基质、割理的伤害,提高采气量。最后对我国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定量测定绥中36-1油田地层结垢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乙  汪伟英  文博 《断块油气田》2011,18(5):675-677
前人对地层结垢的研究大多属于定性分析,很少有定量研究。文中以绥中36-1油田某区块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地层水扣注入水离子质量浓度的基础上,从定量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单一因素和多因素耦合情况的实验方案,以确定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而产生的结垢量。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注入水与地层水配比下,随温度升高,结垢量变化曲线呈现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趋势;注入水比例为50%和60%,在多因素耦合的情况下,结垢量先随着温度和pH值同时变大而增大,随后出现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油田产出水通常包含地层水、返排液、地表水和其他来源的水,同时还包含细菌、烃类、高浓度盐类.研究发现,有一种新的液体稳定剂可使分解多糖压裂液的酵素变性.因此,为优化用油田产出水配置的压裂液的黏滞性,进行了一系列液体稳定剂的实验.这种新的液体稳定剂能使细菌和细菌酵素变性,实现由液体稳定剂处理的产出水配制糖基压裂液的目的.经过液体稳定剂处理的油田产出水的循环使用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保护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