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赋存状态轻烃的分析技术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向介质中运移时,必然要和介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依据轻烃与介质 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 态及水合态。各赋存状态轻烃在介质的作用下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关系,且与油气藏的相关性 有所不同。轻烃的定量提取分为相对定量提取与绝对定量提取,各赋存状态轻烃有着相应的 定量计算公式。所分析出的各赋存状态轻烃的组分及含量特征具有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屑荧光录井技术及荧光指标量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荧光录井技术中溶剂的选择、测试波长的确立、泥浆添加剂荧光 干扰的排除等主要技术环节,提出了以芳烃标准物质代替标准油样的指标量化思路,指出了 在现阶段进行荧光录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为经过改进后的定量荧光 录井技术与现行方法相比,具有油气信息丰富,定量方法准确,指标参数能相互对比和传递 等特点,更易于对油气层的识别和判断,能够更好地为油气勘探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地表土壤中物理吸附轻烃的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藏上方地表土壤中的物理吸附轻烃主要来源于油气藏,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反映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轻烃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所吸附的物理吸附轻烃,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轻烃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轻烃地球化学场的形成和特征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轻烃地球化学场是油气藏地球化学场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场源和场作用构成。场源是轻烃进行运移的物质基础,场作用则是轻烃与环境介质的各种反应,主要受地层水溶解度和围岩性质的影响。轻烃在运移过程中具有动态平衡和分异效应的特点,其运移方向取决于运移通道和运移阻力的对比。因此,在进行地球化学勘探时,不仅要考虑场源的性质,而且更应注意轻烃的赋存状态、组成及含量,在时空上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顶空气技术判别凝析气(油)储层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顶空气分析技术的原理、分析技术及应用于地化录井的理论基础。根据理论及实验得出凝析气(油)的顶空气轻烃组分特征为:C1/nC4值很小,Wh值很大,Bh值很小,Ch值较大;其直观特征一般是C1-C7浓度递减但并非按组分顺序递减,相反,C1或C2以后的某些组分的浓度会突然增大,并以CX 1井及S49井的实例做了证明。  相似文献   
6.
在油气化探技术研究中,热释烃测试数据具有烯烃含量比同碳数烷烃高、异构烷烃含量比同碳数正构烷烃高的反常特征,且这种特征随着热释温度的升高而更加明显。然而油气源及地表样品中的酸解烃、顶空间轻烃、游离烃、水溶烃都不具有这样的特征。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热释烃的反常特征加以解释,但都没有考虑样品所含有机质在真空和加热状态下会不会裂解、重排而生成烯烃的问题。依据3个地区地表土壤样品热释温度实验,根据其热释烃与有机碳相关性研究,并分别结合树叶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热生烃实验结果,推断土壤样品中的热释烃成因机理为化学吸附轻烃的解吸叠加有机质的热裂解。热释温度160 ℃以下的热释烃主要为化学吸附轻烃的解吸,而热释温度160 ℃以上的热释烃主要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在真空条件下的热裂解。地热田的热作用可以促进围岩中有机质成烃,在一定程度上使有机质含量降低、轻烃含量增加,可据此进一步研究热释烃的地热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沉积有机质在生成油气及运移的过程中,原油中的部分可溶微量元素会分离出来溶解在伴生的水中,与油田水一起运移至近地表\.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分析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阳离子的含量变化特征,就可以追踪下伏对应地层的含油气信息。通过对新场气田、昌德气田、平方王油田上方近地表土壤中的可溶态阳离子检测的实验研究表明:油田水中可溶态阳离子主要以水为载体进行运移,油田水向上运移的通道决定了可溶态阳离子在油气藏上方的异常形态及模式;可溶态阳离子对下伏地层的油气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南祁连盆地木里坳陷天然气水合物基础地质剖面调查工作,对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共四套层系5条剖面的炭质泥岩、泥岩等样品进行了系统采样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四套层系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及对比各层系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以探讨不同层系烃(气)源岩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的气源条件。结果表明:石炭系-二叠系有机质丰度偏低,TOC(总有机碳含量)普遍小于0.4%,为非和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Ⅲ型,有机质成熟度为过成熟,生烃能力较差,难以成为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气源岩。三叠系样品TOC值普遍大于1%,氯仿沥青“A”平均为0.89‰,以很好和好烃源岩为主,并含少量差和非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含少量Ⅱ2型,镜质体反射率Ro值为0.74%~0.98%,整体上处于成熟阶段,生气能力较强,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潜在气源岩。侏罗系以很好、好和中等烃源岩为主,并含部分差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和Ⅲ型,Ro值为0.62%~0.97%,整体上处于成熟阶段,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次要潜在气源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油气化探分析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烃类分析技术和方法不断地被更新和完善。在传统分析技术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改进,并涌现出了一些全新的分析技术,样品采集与现场化分析技术也不断地发展。但仍存在着分析技术精细化程度不高\,高精度分析项目较少等问题。未来油气化探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充实分析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传统技术的改进与完善;借鉴、吸收其他学科先进分析技术;发展精细化分析技术;促进标准化进程与现场化分析技术发展;针对油气源类型进行分析技术有效组合,需重点关注和研究C6—C18烃类、多环芳烃、苯系物的检测技术;走技术综合之路。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V和Ni的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V和Ni是石油中的主要微量金属元素,因油藏中存在着向上运移的物质、能量及动力基础,其中的V和Ni也要向油藏上方进行垂向运移并分布在其上方的介质中。用不同方法提取分析土壤、岩屑及地层水中的V和Ni,并根据介质中V和Ni的分布特征可以了解对应地层或下伏地层的含油气性、沉积环境和油源岩质量等地球化学信息。通过在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地区进行分析土壤总量V和Ni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指示油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