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四旋翼飞行器进行设计,使其能够在人工控制时实现一键式启动,从而在指定的区域内完成自主飞行任务。研究方法是基于瑞萨器件R5F100LEA作为核心控制器件,辅助以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HC-SR04和九轴运动处理传感器MPU-6050来控制飞行器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姿态。  相似文献   
2.
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频域的分析方法,它具有多分辨率,相对带宽恒定,在时频两域都具有表征信号局部特征能力的特点.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对脑电信号进行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的分析,检测出脑电信号在不同尺度下的特性.最后用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数字式激光器恒温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固态单频单模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性以及最佳匹配输出功率对温度非常敏感.本文介绍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激光器恒温控制系统的硬件与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热敏电阻的线性插值化处理,温度设定精度最小可达0.01℃.实验结果表明:该激光器恒温控制系统的温度控制稳定度可达5m℃,并且温度设定非常灵活.  相似文献   
4.
基于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实现对室内照明系统的智能化节能控制的目的,本文介绍了采用热释红外传感器、光敏电阻和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联合控制的方法,同时结合模拟元件搭载,实际电路设计以及软件编程控制的实验过程,达到采用软、硬件不同的设计方法来实现对楼宇照明的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5.
实际地下介质的复杂多样对地震探测技术提出严峻的挑战。黏弹性介质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使得波场衰减信息的利用成为地下油气储层预测的重要技术之一。在概要回顾介质非弹性吸收衰减的一些经典黏弹性模型、黏弹孔隙介质理论和黏弹各向异性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介质中地震波衰减机理的研究进展、衰减各向异性以及强衰减介质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现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强调了强衰减模型介质中地震波的衰减特征,指出了强衰减模型综合考虑介质的多种物理因素建立耗散系数来描述地震波黏滞衰减特征的有效性。认为:由于衰减机制研究尚不完善,波场强衰减是值得攻关研究的重要方向,但需要大量岩石物理实验的支撑,并充分结合流体流动机制和各向异性理论建立一般性的衰减介质理论。  相似文献   
6.
传输网络是运营商通信网络的基础网络,是业务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网络规划建设应按照面向未来、统筹需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网格化、IP化、差异化的规划思路,弥补基础资源短板、优化系统部署、着力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推动传输网向大容量,低时延的未来目标网络平滑演进,建立具有发展性、延展性、适应性的传输网络。基于此,文章从业务需求、网络规划、建设方案等方面分析,指导建立具有发展性、延展性、适应性的传输网络,更好地促进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强衰减模型,是应用Biot理论的基本思想通过运动方程描述介质吸收衰减特征的黏弹性介质模型。相对于传统的黏弹性模型和黏弹孔隙介质模型,可以简便且精准地刻画稠油储层、近地表松散沉积层等的强衰减性。为此,利用优化的25点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法,模拟了强衰减模型介质中的波场特征,并根据近地表低速层介质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三种物理因素的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孔隙度、流体黏度和介质黏弹性都是影响地震波强衰减和高频散特征的重要因素,而且对横波衰减的影响都明显强于纵波。其中,介质黏弹性是造成地震波高频衰减的关键,其他因素均能影响地震波有效频率范围内能量的衰减,尤其介质孔隙度的增大引起地震波的衰减最强。通过对比完全弹性、一般黏弹性和强衰减理论下的模拟波场,研究了浅、表层强衰减介质对深层波场信息的影响。结果表明,强衰减模型刻画近地表介质更符合实际,能为涉及不同衰减机制的强衰减介质的研究和强衰减补偿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