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自主研发的一种能够真实反映自然界地质构造运动特征的走滑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日前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具有推动作用。针对传统的模拟实验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该所科研人员依托国家"863"计划子课题"南海盆地原型作用—响应软件研发",通过采用三维光学扫描技术,成功研发出适用于地质构造模拟  相似文献   
2.
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地球化学效应及其机理讨论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烃类垂向微运移(盖层及其上部)形成近地表烃类异常是油气化探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前提.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表明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油气藏不同部位微运移的差异性揭示了油气化探的有效性.文中依据地表和井中地球化学成果,根据油气井中普遍存在的烃类向上趋轻的结构梯度和各指标正向运移梯度及晕源对比,揭示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强调了微裂缝网络系统的重要性,对微运移机理进行了讨论,较好地解释了地表化探异常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3.
以华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对古生界油气保存的区域控制作用为研究重点,除分析了古生界自身发育的盖层条件外,着重分析了中新生代盆地叠加所构成的上覆直接盖层、区域盖层以及整体封存条件。研究认为,古生界的油气保存总体具有西部好于东部、下古好于上古、北华北好于南华北的特点,本溪组、石盒子组是古生界内部主要区域盖层,东部古近系和西部广布的三叠系为古生界后期油气保存提供了区域封盖条件,同时圈闭条件是造成东西部油气保存差异的重要因素,鄂尔多斯盆地腹部和东部断陷深凹—内斜坡区是油气保存的有利单元。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地区发育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在对采集于该地区的5条剖面、40余件露头样品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微量元素分析了该地区中奥陶世平凉期的古盐度、水动力条件和氧化还原条件,认为当时主要发育微咸水-半咸水、弱水动力条件、还原性的深水斜坡相和咸水、强水动力条件、偏氧化-弱还原性的碳酸盐岩台地相两种古沉积环境,且前者为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通过对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综合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平凉组烃源岩主要为集中于下部的泥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类型好(以腐泥型为主)及热演化程度高(主体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期)的特点,为中等-好气源岩。综合研究认为,渭北隆起北部是鄂南地区下古生界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钻井垂向剖面中烃类的变化特征,研究其烃类垂向微运移迹象,用以追溯地表异常来源,进而研究近地表异常模式及成因机理。四川盆地油气井中自深至浅,环烷烃百分组成逐渐降低,正构和异构烷烃不断增加;280 nm和210 nm紫外导数值逐渐降低;运移指向明显,表征了烃类垂向微运移客观存在的事实。川西地区近地表样品与下伏储层C1—C5色谱图及三维荧光图谱基本相似,说明二者同源,揭示了近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近地表化探异常及其靶区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奥陶统平凉组烃源岩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区内平凉组烃源岩厚度平面分布特点为南厚北薄,纵向上岩性组合为上部灰岩、下部泥岩,下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于上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型,并以Ⅰ型干酪根为主。作为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研究的指标,海相镜质组反射率揭示研究区平凉组烃源岩成熟度为西低东高,现今主体处于成熟晚期—高成熟的演化阶段。通过PetroMod软件盆地模拟,并结合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平凉组烃源岩于晚三叠世早期开始生油,中侏罗世末到达生油高峰,大规模生气期为早白垩世,具有一定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7.
论江南—雪峰基底拆离式构造——南方构造问题之一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底拆离式构造是大陆板块边缘受到俯冲、消减、挤压和缩短作用时,在大陆板块内部的反应,即地壳内部受到水平挤压作用时,沿壳内"低速带"、"高导层"等软弱带产生多层次的拆离。这些发育在变质基底内的大型韧性剪切带把岩石圈板块的地壳拆离成若干"薄岩席",并沿拆离面发生大规模的滑移和推覆,使得板内古生界盆地的沉积盖层产生侏罗山式的褶皱与叠复,层间出现剪切与滑脱等由强及弱的递进变形改造和缩短,以达到中、上地壳剖面的平衡。文中讨论了江南—雪峰山"隆起带"的性质,认为它既不是造山带的"厚皮构造",也不属于沉积盖层褶皱的"薄皮构造"范畴,而是属于"过渡型的基底拆离式"的构造属性。它是在印支—早燕山运动期间由南东向北西(同时派生由南向北,由东向西)进行基底拆离和推覆的,成为控制整个扬子海相中古生界盆地改造变形的动力学来源和主导因素,同时也控制了海相油气的形成与聚集。   相似文献   
8.
川西地区浅、中层天然气藏化探判别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川西地区上沙溪庙组储层的物上气甲烷、丙烷、重烃,酸解烃甲烷、丙烷、重烃,荧光320 nm和360 nm等浓度指标及物上气湿度系数、物上气丙烷/甲烷、酸解烃湿度系数、酸解烃丙烷/甲烷、荧光360 nm/320 nm、荧光405 nm/320 nm等比值指标均明显高于蓬莱镇组储层,具有显著的浓度降或浓度正向梯度,确实存在烃类的垂向微运移。上沙溪庙组储层天然气三维荧光图谱具有明显的T2峰,峰型相对复杂,与蓬莱镇组储层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聚类、模糊聚类、因子分析、非线性映射和对应分析等可以很好地将蓬莱镇组、上沙溪庙组储层划分为两大类,反映了蓬莱镇组和上沙溪庙组储层具有良好的自然分群特征及可判别性。依据费歇尔准则建立的判别模型表明,物上气甲烷作用最大,反映了物上气在井中化探判别天然气储层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油气水层识别是钻探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对油气水层的准确识别主要依赖于可靠的地层含油气水和岩层物性参数的测量分析.应用岩心离子探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地层含液性质,为油气水层准确识别提供重要依据,由此提出的岩心离子新技术是基于离子探测的地层含水分析方法,针对目标层含油气的标志性离子进行测定,所测对象是岩心或岩屑,再利用岩心离子探测数据计算目标层含水饱和度.在实际应用中,采集了葡萄花油层3个层段的岩心样品进行对比测量,测井解释结果是以产水为主的含油水层;岩心离子新技术的测量结果则是低含水或不含水的产油层,通过试采证实3个层段为工业油层,不产水.由此可见,该方法对油水层识别与实际钻采结果吻合度较高,具备有效的地层含水状况识别能力,能够提高油水层解释判断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华南加里东期相关地块及其汇聚过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华南加里东期相关地块的特征及其来源分析出发,探讨了华南加里东运动。加里东期,华南的湘桂、赣南、云开、浙闽、保山、腾冲等地块及扬子陆块均与罗迪尼亚超级大陆的裂解有关,这些裂解地块在早古生代形成冈瓦纳大陆的背景下发生聚合和碰撞拼贴,产生多期不同性质的加里东构造运动,而且此次地块碰撞拼贴具有软碰撞性质,主要表现为在地块碰撞的前锋带形成大陆边缘隆起和发育碰撞花岗岩,并在碰撞地块的前后缘有残留海盆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