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相分流量曲线是研究油藏开发动态的重要基础资料之一,主要获取途径是室内实验测试。受实验周期及实验设备限制,注入量有限,无法直接得到水相分流量曲线端点值。现有的计算模型基本未考虑极限驱替,曲线端点值无法通过拟合计算获得。基于油藏工程理论,明确水相分流量曲线的理论关系、曲线特征和边界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数学模型,确定采用有理式函数为基础形式建立水相分流量的全过程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4%,计算精度高,能够实现极限驱替时刻残余油饱和度预测以及相对渗透率比值全过程曲线的计算。研究过程所需参数可从相对渗透率测试报告中获取,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水驱油藏开发的理论极限、剩余开发潜力及下一步调整方向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3.
东海油气田A油藏跟踪研究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油气田A油藏是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并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油气田。由于东海海域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加之井少、地质参数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使得1992年所完成的0DP方案的地质基础需要进一步落实。为此在钻井的同时开展地质跟踪研究,及时纠正0DP方案中的认识误差,确保油田的高产稳产。根据目前油藏的地质及开发特征,分析了0DP方案要点及不确定性条件,介绍了跟踪研究使用的主要关键技术及应用该技术研究成果对0DP方案所做的调整。从方案调整实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说明了跟踪研究在高产稳产中所起的作用。该文对于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内 ,其中N1 —N2 1 油藏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N2 1 )和中新统上干柴沟组 (N1 )。由于该油藏含油井段长(12 0 0m)、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 ,加之区内存在逆断层、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不一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导致地层对比工作复杂、构造形态不落实、油砂体分布规律不清楚。通过运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和计算机三维地质模型演示技术相结合 ,对N1 —N2 1 油藏进行研究 ,落实了断裂系统和构造形态、油砂体分布规律、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为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油藏模型 ;同时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增加含油面积1.0km2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 110× 10 4 t。图 1参 3(王光付摘 )  相似文献   
5.
低序级断层识别与精细描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调研和多年工作体会,提出了低序级断层的研究思路,集中介绍了相干体、多尺度分频、曲率属性、地震属性融合与RGB显示4种有效的低序级断层描述技术并分析其特点。同时,用实例进行了典型应用和解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该类油藏的识别与描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CO2驱合理注入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定CO_2合理注入量对CO_2驱油藏工程设计及动态调整至关重要。考虑CO_2驱替特征,将CO_2驱过程划分为3个带——纯CO_2流动带、CO_2-原油混合带和纯原油流动带,基于该模式建立CO_2驱合理注入量计算模型,结合FICK定律和室内实验结果,计算模型的关键参数,实现模型求解,建立不同产水率下CO_2驱注采质量比随压力水平变化图版。研究发现,在保持一定地层压力的情况下,产出原油、CO_2与水的地下体积等于纯CO_2流动带中CO_2占据的孔隙体积与CO_2-原油混合带中原油膨胀体积之和;CO_2-原油混合带内,混相驱CO_2扩散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随压力水平的升高,注采质量比逐渐增大,但增大趋势变缓;产水率越高,注采质量比越低;结合矿场试验数据验证了研究的可靠性。应用研究成果,可方便准确地计算CO_2驱油藏合理注入量,指导CO_2驱方案设计和动态跟踪调控。  相似文献   
7.
纯41块沙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微孔渗仪、扫描电镜等实验室测定技术,对纯41块储层岩性、物性、孔隙类型、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储层厚度薄、渗透性差、成熟度低,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与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物性交差的主要原因,而后期的溶蚀作用产生了部分次生孔隙,改善了储集性能;微观孔隙结构可划为三种类型:中孔较粗喉道型、小孔较细喉道型和小孔极细喉道型。综合储层的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等特征,可以将纯41块沙四段储层划分为四大类,其多为低渗透率的Ⅲ类储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场的影响机制问题开展详细分析及探讨。利用三轴压缩试验分析渤南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石力学性质的差异性。通过储集层力学分析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应力椭圆及有限元模拟方法,探讨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对储集层地应力场的影响规律。渤南油田低渗透储集层岩性越粗弹性模量越大、泊松比越低,砂岩相与泥岩相的岩石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关系差异较大。岩性不同造成力学性质的差异,力学性质的差异造成岩性接触界面产生额外应力,额外应力的存在影响储集层地应力。不考虑构造特征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储集层地应力场受额外应力大小及岩性接触面与边界应力夹角的双重协同控制。图11表2参26  相似文献   
9.
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发展,断块型油气藏已经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之一。由于此类油气藏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勘探难度大,必须提高资料识别能力与描述精度。在研究地震方法原理的基础上,以胜利油田的永3工区为例,重点对相干体、曲率、基于旋转菱形的地震新属性、多尺度分析与RGB属性融合等技术方法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征值的第3代相干属性较常规相干体有更高的抗噪比和分辨率,可以宏观反映断裂带的总体分布特征;众多曲率属性中,倾向、方位角和最大正曲率属性最能反映断层破碎带及低序级断层;基于旋转菱形的地震属性,可以精确描述断裂的发育方向,并且能够定量判识断层破碎带;将多属性融合、多尺度分析应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描述,可以挖掘、凸显地震的响应特征,更好地刻画断裂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构造裂缝是裂缝性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裂缝网络的描述是裂缝性油藏地质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裂缝网络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均质性极强,结合理论模式,通过野外相似露头,以及胜利油区富台油田车古201潜山油藏的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信息,系统研究了大、中、小、微不同尺度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定量确定了不同尺度裂缝的关键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背斜潜山不同构造部位(背斜轴部、翼部、倾末端),建立了背斜构造裂缝性油藏裂缝网络发育模式,为准确把握裂缝性油藏裂缝分布规律及高效部署开发井提供地质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