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自1993年以来,大庆油田先后开展并结束了5次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为评价试验效果,在第3次试验即杏二区西部三元对复合驱结束后钻了杏2-2-检试1密闭取心检查井,从井网、注采关系及取心目的层PⅠ3层的空间分布上看,该井是很有代表性的。对杏树岗油田北部PⅠ3层密闭取心检查井水驱与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对比分析表明,两种不同的驱替方式具有相同的驱油效率,说明三元复合驱的优越性并没有显示出来,所以仅从提高采出程度对三元复合驱效果作简单评价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2.
三元复合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搞清三元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的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非均质砂岩油田三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波及系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量化三元复合驱不同类型储层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在有隔层的条件下,中渗透层贡献程度达到了25.29%,其次是低渗透层,贡献率为44.31%,而高渗透层仅为30.40%;分析认为,三元复合驱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驱油效率,而且主要是提高高渗透层的驱油效率,同时能够提高中低渗透层的波及系数.初步得出驱油效率对提高采收率值的贡献率为33.27%,波及系数的贡献率为66.73%.  相似文献   
3.
水驱多层非均质砂岩油田压裂与套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大庆油田套管损坏主要影响因素,有效控制套管损坏持续增高趋势,文章从注水开发多层砂岩油田过程中套管损坏的现象入手,系统分析了大庆油田目前油水井套管损坏状况及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压裂措施与高压注水基本原理的一致性,探讨了水力压裂与套管损坏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认为注水开发多层砂岩油田,高压注水是导致套损的核心因素.同时指出,在注水与压裂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压裂和高压注水一样与油田套管损坏关系密切,即压裂也是导致套管损坏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喇萨杏油田表外储层动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作为喇萨杏油田稳产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外储层,在注水开发中运用程度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油水井测试及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分析基础上,了注水开发过程中表外储层的动用机制,取得了非实体连通是导致表外储层难采的地质因素;层间干扰是导致表外储层难采用的动力因素,表外 层动用状况取决于基质与压裂裂缝间能量交换的能力;压力下降导致裂缝渗透性下降影响了表外储层的渗流等认识,进而认为在目前井网开采条件下表地层能否起到预期的稳产接替作用是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庆油田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历时5年,但对于试验效果的评价与认识并不一致。在深入分析总结试验历程、动态数据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对泡沫复合驱试验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认为无论从工艺实施,还是试验的最终结果(即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看,都不能说明试验是完全成功的,暴露出了泡沫复合体系中泡沫形成的时机及其稳定性问题、注采工艺技术问题、提高三元复合体系长距离传输的问题、注入压力的控制和乳化结垢等问题,这成为目前泡沫复合驱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但是,北2-丁6-71井试验效果确预示着泡沫复合驱是继三元复合驱之后一种很有前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需要进一步加强攻关力度。该矿场试验指明了泡沫复合驱技术的攻关方向,这为泡沫复合驱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室内三维物理模拟聚合物驱油实验含油饱和度的测定结果,深入探讨了非均质砂岩油田聚合物驱油过程中,扩大波及系数和增加驱油效率对提高采出程度贡献率的定量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分析解释.结果表明,在3层非均质模型聚合物驱油过程中,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贡献主要来源于提高波及系数的贡献,聚合物的黏弹性也具有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通过计算得出,在有隔层模型中增加驱油效率对提高聚合物驱采出程度的贡献占11.85%,扩大波及体积的贡献占88.15%;聚合物溶液在模型高渗透层内提高驱油效率作用的效果要好于中、低渗透层.  相似文献   
7.
大庆喇萨杏油田水力压裂人工裂缝形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对于判断压裂增产效果及研究压裂与套管损坏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回顾了大庆油田压裂裂缝形态研究的历史,认真分析了每一次压裂裂缝形态结论的依据与条件。对大庆长垣地应力的系统分析和研究表明,大庆喇萨杏油田的地应力状态是处于两种类型地应力的过渡带上,即垂向应力居中与最小这两者并存,且垂向应力居中比例略高。依据水力压裂的基本原理,也不难得出水力裂缝形成的垂直缝比例略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描述特低渗透油层两相渗流特征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从单项非线性渗汉方程出发,按一维两相渗流理论,导出了描述特低渗透油层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公式,用该公式建立了低渗透岩样非稳态油水相对渗透经曲线计算方法。该方法突破传统只在标配系数LμV>1的情况下计算特低渗透岩样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问题,不仅考虑了毛管压力的影响,还考虑了油水非达西渗流的影响,反映了特低渗透储层岩心的两相非线性渗流特点。利用该公式可以为正确描述特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规律提供可靠的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9.
水驱油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35  
应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微观仿真模型进行驱油实验,通过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象量化处理系统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水驱油渗流规律,水驱油剩余油形式及这些剩余油形式对三次采油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在水驱油过程中,由于润湿性的不同注入水表现出没的入孔机理,在强亲水的孔隙内,注入水沿着孔壁“爬入”;在亲油孔隙内,注入水沿孔隙的中心突入,由于油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剩余河可分为连片状剩余油和分散型剩余油两类。具体形式有簇状,柱状,角状,膜状和“孤岛”状等。对于不同的剩余油形式,各种化学驱的效果有所不同,聚合物驱主要驱替连片状剩余油,而三元复合驱和泡沫复合驱对连片状剩余油和分散型剩余油都能有效地进行驱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压裂裂缝形态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压裂是油田增产的有效措施,而压裂形成的是垂直缝还是水平缝,又是判断其增产效果好坏的最有力依据,因此研究判断压裂缝形态的有效方法十分必要。但分别用文献[1,2]提出的“水力压裂裂缝形态判断数学模型”中的垂直缝和水平缝模型,按大庆油田实际水力压裂原始数据来评价压裂缝形态,却得出同一口井同一层的压裂缝既是垂直缝又是水平缝的不符合逻辑的结论。其原因是该数学模型实质是将概念简单化外延,而直接应用井壁处初始裂缝判断模型去判断井间裂缝形态,严格说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