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RI),比较了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分布差异,分析了二者时间尺度上的关联性,并选取典型干旱事件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干旱类型的传递关系。结果表明:两种干旱类型空间上有相似的趋势和频次,但在黄河源区和黄河中南部(渭河流域)差异显著,其干旱历时均有随年代延长的趋势,水文干旱历时增长尤为明显;在时间尺度上,SPEI与SRI在大部分区域基本一致,但在黄河源区和渭河流域差异较大,尤其是短时间尺度上差异更显著;气象干旱与水文干旱并非一一对应,多场短历时间断气象干旱受时滞效应、异常气象波动等影响,可能引发一场长历时连续水文干旱或多场短历时间断水文干旱,一场长历时连续气象干旱强度衰减可能引发多场短历时间断水文干旱。  相似文献   
2.
明代晚期宫廷中流行与节令相适应的应景补子蟒衣和应景纹样的面料,它的出现既有中国古老的"天人相应"思想,也反映了晚明民俗文化极为活跃的状况.这些应景纹样生动地体现了民间象征文化的一个侧面,也说明当时宫廷生活深受民俗活动影响的方面.这种影响首先来自帝王后妃,同时出身民间的太监宫女也足将民间习俗带入宫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尚古为高的风尚驱动下,一些传统的技艺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式锦"的流行即是典型。虽然明代苏州的"宋式锦"与宋朝时期的工艺有很大的不同,但是花色却以摹仿宋代锦纹图案的特点为主,而且这种样式还延伸影响到了"包袱锦"彩画。  相似文献   
4.
如何完成中国设计艺术史和工艺美术史的新老交替,是目前设计艺术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从理论上分别对工艺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的内涵进行廓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如何适应新形势,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强调观念、外延上的柘宽才是这场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古代十分盛行的"游山玩水",早在唐宋已经很发达。古代游冶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既与手工技艺、商业贸易发生十分紧密的关系,又形成了具有时间、空间的文化场所,所以,它不但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明代以来,由于地域经济的高度发展,苏州集中了许多士大夫和富商,在他们的导引下,当地的游冶之风极盛。这种游冶活动是多层面的,包括宦游、雅集游、园林游、漫游、民俗游等。这就使与旅游相关的手工技艺得到有效的发展,如交通工具、游具的生产等。而著名旅游地点、庙会集会场所及其周边街区是文化场所,在一定的时间里产生了有很强吸引力的文化空间,形成充满商机的集市,从而繁荣了地方经济。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缂丝的源流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虹 《丝绸》2008,(2):49-51
目前对中国缂丝的起源虽有不同的认识,但它有证可考的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并在宋代发生深刻变化,产生了缂制书画的高档艺术品,形成中国缂丝艺术的高峰.明清江南缂丝继承南宋缂丝技艺,民国后期则日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缂丝在苏州得到振兴,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章立足对中国缂丝渊源、突变和传承的文脉进行梳理,总结规律,不仅可以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其有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是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明代中晚期在苏州形成了以奢华、娴雅、舒适为特点的“苏式”生活方式,在明清两代风靡大江南北。它与盛产于江浙的优质丝绸关系密切。丝绸“吴服”的广为流传代表了“苏式”生活方式的传播,与文人精神生活相适应的“苏裱”“苏绣”和戏衣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丝绸与“苏式”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丝绸纹样还辐射到江南“包袱锦”建筑彩画上,成为“苏式”环境装饰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苏州1927~1937年的城市设计与实践是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设计运动。其中有关城市定住的讨论.是基于对苏州城市发展方向的不同认识和特定的历史背蒂而形成的,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在这期间提出的与之有关的一些设计思想和原则。更是日后构建苏州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思想的基础。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以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为基础,构建融合Penman-Monteith潜在蒸散发公式且具有短时间尺度效应的自适应帕尔默干旱指数scPDSI_(pm),分析了1951—2016年中国旱涝演变趋势及干旱特征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历史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过程,并结合实际旱情记录资料验证了指数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空间上,中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呈变旱趋势,西北和东南少数地区为变涝趋势;中国大部分地区旱情开始时间集中在6—7月,北部地区干旱历时长且干旱烈度大,南部地区干旱历时短、干旱烈度小;scPDSI_(pm)能够很好地指示旱情发生时间和区域,准确地捕捉到旱情中心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苏州城市建筑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伴随着苏州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及外来文化的传入与渗透,苏州新兴的建筑,无论是形制、样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苏州特有的历史文化风貌的强劲余波尤在,这股“洋风”中揉入了许多本地固有的形式,从整体建筑艺术景观来看,呈现出异质多元的面貌,成为传统与现代的最大交汇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