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特大型桥梁工程地质勘察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应堂 《人民长江》2002,33(7):13-15
重大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是工程前期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越来越多地为工程建设所重视。大桥工程地质勘察以往对此涉及较少,也无明确的统一规定,以长江上所建特大桥为例,对此项工程作了些探索性的研究,重点研究的问题是:区域构造环境及构造变形,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新构造活动,断裂活动,地震活动等,为大桥建设宏观决策和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夏金梧  梅应堂 《人民长江》2002,33(5):21-22,25
2000年6月19日,在兴山县高桥乡发生了ML3.6级地震。区域构造背景调查表明,位于秭归县盆地西缘的高桥断裂规模较大。性质复杂,且存在基底断点,在宏观至微观尺度上该断裂新构造活动迹象都较明显。跨新层短水准测量反映1999年7月至2000年5月间断裂两盘存在明显位移,此次地震的烈度等震线长轴方向沿断裂呈椭圆形分布。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是由位于秭归盆地西北缘的高桥断裂带活动引起,高桥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3.
梅应堂 《人民长江》1992,23(11):1-3
三峡工程位于杨子准地台中心稍偏北。区城构造基本特征是以黄陵断穹为核心,周围为一系列褶皱和断裂所环绕,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地区。扬子准地台经历了晋宁期、燕山期和喜山期较强构造变动。形成三大构造层。晋宁期形成结晶基底,转化为地台,构造变动主压应力为北北东向;加里东——印支期为本区城稳定发展阶段,地壳呈振荡式沉降为主,形成本区沉积盖层。至三迭末的印支运动,以黄陵地块为中心大面积基底隆起,结束本区海相沉积历史。燕山期为本区主要构造变动期,沉积盖层较强烈褶皱、断裂。受南北向挤压应力,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盖层滑脱褶皱。黄陵地块周边盖层受黄陵地块制约呈环状分布。本区城构造格架基本于此期定型。燕山晚期,本区主要受东北向拉张作用,逐步深陷形成较厚的红层沉积。喜山期构造应力场由拉张转为北东——南西向压缩。是继承性活动渐趋稳定减弱阶段。红层广泛轻微变形,喜山晚期新构造运动以区载性隆坳为主,差异活动减弱,并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水利水电工程震损特征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总结特大地震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震损特征和规律 ,“ 5.12 ”汶川 8.0 级地震后 , 通过实地调查和收集高烈度区 ( ≥ 8 °) 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震损特征,并经分类统计,分析其震损规律。结果表明:当地材料坝坝体变形具有刚性材料较柔性材料破坏严重,坝体垂直变形与坝体填筑厚度成正比,水平位移与坝高关系不明显;建筑物破坏变形有自上而下逐渐减弱的趋势;经处理的边坡震损轻,没有处理的边坡滑移和崩落较普遍,洞室破坏不明显等。为我国西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防震抗震设计研究积累了不可多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区域稳定性问题,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下简称三峡工程)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自50年代以来,有关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观测、研究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性资料。本文着重从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性质和地震活动特征等方面分析评价该工程的区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