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葡萄籽中原花青素提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溶剂提取的方法提取葡萄籽中原花青素,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料液比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0%,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80 min,料液比为1:6.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越来越多的矿井进入深部开采和下组煤开采期,煤层开采受岩溶水害威胁严重,矿井深部突水隐患探查不清,采掘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突水监测预警手段,是造成矿井突水灾害的主要原因。为夯实水害预警监测基础,提出“双驱动”煤矿水害微震预警架构,利用数据驱动与模型驱动,实时动态监测工作面底板突水风险等级及范围,对突水风险趋势智能预测预报。在数据驱动的框架下,以微震事件时空演变规律为切入点,通过对微震事件震源机制反演与属性分析,为导水通道形成判断提供依据,结合水文动态数据变化,建立相应突水判据,对突水风险进行评价。在模型驱动的框架下,构建含分类预测、聚类分析等多种算法的深度学习模型,将典型微震事件群作为模型输入,定量动态预测未来微震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与聚集度,继而确定突水风险等级与危险区域。基于微震数据及模型的煤矿水害“双驱动”预警技术,开发了相应的区域性煤矿水害三维智能预警平台,实现了水害风险特征的动态智能预警预测和危险区域的三维可视化显示。实践证明,采用确定性数据研判与智能模型预测的“双驱动”微震预警体系,对突水风险等级和范围的预测效果显著,实现了对底板水害高风险区域的精确预警与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前100~300 t大型转炉设备技术的进展主要有:550℃高温抗蠕变材料16Mo3在转炉炉壳上的应用;P285NH、P420NH钢在托圈和耳轴的应用,自然的空气循环冷却托圈;独特的水冷炉帽技术;免维护的连杆式下悬挂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新集二矿带压开采条件下的底板水害监测,发挥微震实时、连续、全空间监测优势,构建新集二矿深部矿井微震监测系统,对回采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总结监测结果,对微震事件总体分布、时空运移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采矿活动与突水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工作面回采期间底板150m范围内不存在隐伏导含水构造、裂隙薄弱带.工作面回呆期间构造未活化,回采过程无突水风险,保障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6.
赵立松 《河北煤炭》2011,(4):54-55,73
井下瞬变电磁技术对含水异常体反应明显,在探测含水构造及采空区导含水方面效果突出,文章介绍了瞬变电磁的探测原理,并举例说明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8.
巷道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技术,是一种以巷道迎头为顶点、平面控制范围为一扇形、空间控制范围为一四棱锥体的空间探测技术,在巷道正前方及侧前方老空水超前探测方面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9.
瓦斯抽采活动会使得煤岩体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煤岩体内裂隙扩展发育直至破坏,出现微小量级的高频率微破裂信号。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可有效识别这种微破裂信号,对抽采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可探查地质异常区、隐伏构造等。九龙矿15240工作面在瓦斯抽采活动影响下,在距离采线较远的某一空间区域内,单日微震事件数量成倍增长(2~12倍)且时间序列连续,该区域则识别为瓦斯抽采地质异常区。通过分析微震数据时空序列演化、垂向发育、能量等信息并总结其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瓦斯抽采时间序列的延续,地质异常区微震事件活动性由强到弱,空间分布呈现“集中式-分散式”演化趋势。顶板0~5 m占比明显高于正常回采阶段,底板5~15 m占比较大。微震事件能量呈不规则U型分布,整体能量相比回采数据增长38倍,应注意加强水文地质观测。  相似文献   
10.
赵立松 《流体机械》2002,30(10):37-39
从入口系统的设计,安装及运行讨论了如何保证离心式压缩机入口空气质量,同时使运行费用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