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含1~4个羟基的有机醇、环氧氯丙烷和有机胺为原材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聚醚型有机胺盐(KL-1),具有浮选净化、杀菌、脱色、缓蚀的功能,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表明,KL-1不仅有良好的污油、固体悬浮物去除效果,而且有较好的杀菌和缓蚀性能,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多功能污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2.
文一污水站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污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减少文一污水站按现行工艺在高pH(8.0-8.5)下处理油田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量,开发了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在室内实验条件下,用一种pH调节剂将污水pH控制在7.0-7.5,加入除铁剂,除铁增效剂各100mg/L,得到了最好的净水效果(滤膜系数MF>30),车原污水相比,净化水污泥产生量由10.8g/L降至-1g/L,50℃,15d静态腐蚀速率为0.0089-0.0110mm/a,平均0.0097mm/a,SRB菌数为0,TGB菌数0-10^1个/mL,与地层水完全配伍;矿化度和主要成垢离子浓度有所降低。在文一污进行了为期47d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在pH6.8-7.2,除铁剂和增剂剂加量分别为150,130mg/L时,净水效果最好,外输入MF>28,SS 5mg/L,含油2mg/L,(2)pH增大时污泥产生量增大,处理后水水质变差;(3)pH6.8-7.2除铁剂130mg/L,增效剂100mg/L为最佳净水条件,外输水MF>20;(4)净化水腐蚀性符合水质指标,主要腐蚀因素是二次沉降罐曝氧,加入Na2SO3可降低溶解氧含量,但引起水质下降;(5)试验期间污泥量减少1/2-1/3。(6)处理后水水质波动主要是水量波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提高科研效率的对策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瑜 《河南石油》2004,18(1):70-72
针对科研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中原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本着向科技人员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的原则,建立了一套适合工程院特点的薪酬分配体系,执行严格的科研管理及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创建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些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科研效率显著提高,项目质量有了很大飞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示踪剂产出曲线的数值分析,即可求得任意时刻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从而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为油田开发生产提供指导。卫95块油田是一个极复杂的断块油田,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水驱动用程度低,油藏中剩余油潜力大,应用井间示踪剂测试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摸清卫95-127井组地下剩余油的大小及分布状况,从而确定挖潜的主攻方向。结果表明,低渗层剩余油饱和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井组西部,大小为5  相似文献   
5.
井间示踪剂技术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井间示踪剂技术能提供油层的非均质程度、注入水的地下分配状况及流动特征等信息,已成为重要的油藏工程手段,近年来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从1994 年以来,中原油田先后在6 个采油厂80 多个井组进行了试验和推广,不断完善和发展了示踪剂的施工工艺、监测技术及数值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4 个方面:①结合测井资料,判断出水层位,确定堵剂类型及用量; ②识别大孔道及验证断层的密封性;③通过对油藏的再认识,指导区块调剖堵水方案的编制;④预测油藏采收率。井间示踪剂技术在中原油田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在确定区块综合治理措施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总结了试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认识,认为应用井间示踪剂技术,还可决定三次采油驱油剂的用量、类型、施工参数,并可评价驱油效果,为中原油田开展下一步三次采油项目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
安塞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 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油层吸水状况、油井见效及见水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井组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良好,注水见效时间快,见效程度高,无水采油期长,大部分油井生产形势平稳,产量下降幅度不大,稳产期较长。王窑区油藏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只有8% ,而注水后水驱采收率提高到21.9% ,体现了长61 油层的注水开发效果较好。该研究结果对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安塞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安塞油田王窑区王19-4井组的静态资料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限油层吸水状况、沿井见效及见效时间产量、动液面及含水等动态变化情况,并进行了产能预测,分析了井组中的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其且内注水压力平稳,油层吸水状况良好,注水见效时间快,见效程度高,无水采油期长,大部分油井生产形势平稳,产量下降幅度不大,稳产期较长,王窑区油藏自然能量的最终采收率只有8%,而注水后水驱采收率提高到21.9%,体现了长  相似文献   
8.
问题的提出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是中原油田分公司的一个重要科研单位,承担着油田重大采油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2000年重组为了认真贯彻油田分公司提出的“四个优化”、“三个立足”、“两个转变”、“一个转移”的工作思路,2002年初我院在300多名科技人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科研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中原油田采油工程研究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 ,本着向科技人员倾斜、向业务骨干倾斜的原则 ,建立了一套适合工程院特点的薪酬分配体系 ,执行严格的科研管理及考核办法 ,完善激励机制 ,创建有利于科研人员创新的文化氛围。这些措施的实施 ,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科研效率显著提高 ,项目质量有了很大飞跃 ,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乳液稳定性,采用纳米SiO2改性明胶(gelatin,GE)、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和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制备茶油乳液。以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离心稳定性、平均粒径、流变特性为考察指标,探究质量分数3.000%的纳米SiO2对4 种大分子材料复合乳液性质的影响,并对乳液的微观结构及油滴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纳米SiO2能增强乳液稳定性,其中GE-纳米SiO2复合乳液综合性质最佳。添加纳米SiO2后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显著增加(P<0.05),离心稳定性降低68.444%。平均粒径为8.472 μm,乳液粒径最小且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呈球状。流变表现为典型的弱凝胶特性,稳定性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天然高分子和纳米SiO2乳液的制备和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