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为解决副溶血弧菌检测步骤复杂且周期长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磁珠提取与PCR联用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首先通过碱性共沉淀法完成Fe3O4磁珠的制备,随后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水解正硅酸乙酯完成Fe3O4@SiO2磁珠制备。探讨了正硅酸乙酯添加量对Fe3O4@SiO2磁珠粒径和磁性的影响。以DNA提取能力为目标,已知浓度DNA为提取对象,分析了Fe3O4@SiO2磁珠粒径和提取体系pH值对Fe3O4@SiO2磁珠与DNA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e3O4@SiO2磁珠结合副溶血弧菌DNA的较佳粒径为105.89nm、Fe3O4@SiO2磁珠的SiO2层为25nm,此条件下Fe3O4@SiO2磁珠表面光滑、分散性良好、饱和磁化强度高,在磁场的作用下10s即可完成副溶血弧菌DNA与杂质的分离,副溶血弧菌DNA的提取率高达80%(提取体系pH值为5.0)。采用优化后的Fe3O4@SiO2磁珠进行DNA提取,结合PCR联用技术,对92份市售水产样品(32份对虾、25份牡蛎、35份贻贝)进行副溶血弧菌筛查。结果表明,Fe3O4@SiO2磁珠提取的DNA均可直接用于PCR检测,被测水产样品中有17份样本的副溶血弧菌检测结果为阳性。此技术与国标检测方法(GB 4789.7—2013)相比,检测时间由一周缩短至4h,提高了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效率。磁珠提取结合PCR联用技术可检测不同食品中的多种微生物菌种,此研究为食品中的微生物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快速检测技术对实现食品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修饰的传感器在食品快速检测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具有检测限低、灵敏度高的优势;此外,聚多巴胺及其修饰复合材料制备过程简单、绿色环保,基于这些优点,聚多巴胺及其复合材料在食品安全评价、环境监测、生物分析等领域的运用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基于多巴胺及其衍生物的光学、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检测方面的一些设计和应用,以体现其明显的应用优越性。最后,对多巴胺及其衍生物在食品快速检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以期对多巴胺在食品快速检测新技术方面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外界磁场的驱动下, 磁性纳米材料能迅速完成对目标物的吸附及其与基质的分离。基于这点, 磁性纳米材料在吸附分离, 环境治理, 食品安全等方面已有较多应用, 并将有更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富集分离、传感器检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其中, 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固、液和气相合成法。富集分离方法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分离, 例如微塑料; 对无机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 例如铬离子, 铅离子。在传感器检测方面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合成色素作为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但是合成色素的超范围添加和非法添加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有必要对其含量进行检测。由于食品基质较为复杂,一般在进行分析检测前需要通过前处理进行样品的提取富集。本文主要对色素的传统富集方法包括液-液萃取和萃取柱萃取等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并重点综述了新型材料在富集色素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二维材料、有机金属框架及磁性复合材料,为合成色素检测前处理阶段吸附剂的选择提供了系统性知识,同时对未来合成色素吸附剂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酶基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酶作为生物识别元件的生物传感器, 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检测限低、选择性好、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和可室外在线连续监测等优点, 是最早实现商品化的一类生物传感器。目前, 酶基生物传感器研究广泛并已成功应用于各个领域, 包括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生物医学检验等领域。随着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加剧,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 研究酶基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酶基生物传感器, 阐述了酶基生物传感器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总结了电化学酶基生物传感器、光学酶基生物传感器和其他酶基生物传感器在快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 并展望了酶基生物传感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儿茶酚的方法。方法以检测儿茶酚为例合成了一种多孔卟啉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为PCN222,并对其进行红外、紫外、电镜的表征,构建了基于壳聚糖-PCN222/GC生物传感器来实现对儿茶酚的快速高效检测。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和时间-电流曲线对壳聚糖-PCN222/GC生物传感器进行电学性能表征。结果合成的PCN222形貌、粒径比较均一。构建的壳聚糖-PCN222/GC传感器对儿茶酚显示较强的电学响应,并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壳聚糖-PCN22/GC传感器对儿茶酚的线性范围为10~70μmol/L,检出限为10μmol/L,响应时间为4 s。结论酚类化合物属于毒性很强的污染物且广泛存在于植物源性食品中。当人类摄入过高的酚类时就会导致细胞中的蛋白质变性,进一步的使细胞失活使人体产生一些疾病,所以此方法对实现食品中酚类的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微电极检测饮用水中锰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 通过传统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完成传感器。在Randle模型基础上, 对检测锰离子的微叉指电极工作电路进行等效电路分析, 以进行微叉指电极的结构优化。结果 优化后叉指电极传感器阻抗降低, 低浓度锰离子溶液的区分度提高, 检出限低至 1 nmol/L, 总平均回收率96.6%, 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5.1%。结论 这种叉指电极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 不仅可以应用在锰离子的检测当中, 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食品的电化学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