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婴幼儿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分离菌株的分子分型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2010—2016年在国内32个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食品中分离获得50株克罗诺杆菌,使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 50株克罗诺杆菌分为47个PFGE型,相似度为28.7%~100.0%,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分离株分散在各簇,无地区聚集性和特异性,但有2个企业不同批次产品的分离菌株分别属于同一克隆株。50株克罗诺杆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均敏感,对磺胺嘧啶、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7株克罗诺杆菌表现出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结论部分婴幼儿食品加工企业存在克罗诺杆菌持续污染,且有多重耐药株出现,应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湖南省毒蕈中毒造成的疾病负担,为科学安排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针对2016年湖南省毒蕈中毒暴发事件开展现场调查的同时对每一位毒蕈中毒患者进行疾病经济负担调查并填写调查表。结果 调查232例毒蕈中毒就诊患者,疾病总经济负担为998 889元(人均疾病总经济负担为4 306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为959 658元,间接经济负担为39 231元。结论 经调查得到2016年湖南省毒蕈中毒患者的人均疾病总经济负担为4 306元,估算2016年湖南省监测报告毒蕈中毒1 632例的总经济负担为7 027 392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全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0年共报告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421起,发病31 078例,死亡64例,分别占总数的3.94%(1 421/36 037)、11.33%(31 078/274 304)和4.35%(64/1 472),病死率为0.21%,平均每起事件发病22例,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事件数前5位的省份为云南、江苏、湖南、四川、安徽,共报告728起,占51.23%(728/1 42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季度;致病因子方面,引起事件数、发病人数最多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是甲醇,其次是含乌头碱类植物、毒蕈毒素(毒蘑菇)和有毒野生蜂蜜。肉类食品(畜肉、禽肉)和甲壳类、软体类、鱼等水产品为主要原因食品。结论 针对我国农村宴席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地区、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子和原因食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南省不同类别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2014—2021年在全省14个市州的餐饮环节和流通环节随机抽取15类12 046份食品样品开展LM检测,用SPSS 22.0软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不同食品特征的LM污染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采集的12 046份市售食品样品,检出LM阳性297份,总检出率为2.47%;各季度间的LM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35,P=0.001),第二季度的检出率(3.24%)最高,是其他季度总检出率的1.6倍(95% CI:1.246~1.983,P<0.001);散装食品LM检出率高于预包装食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52,P<0.001)。城市地区不同类别食品中食用菌及其制品的检出率(9.17%)最高,是其他类别食品总检出率的4.1倍(95% CI:2.168~7.674,P<0.001),其次为肉及肉制品(7.13%)和速冻米面食品(3.74%);农村地区LM检出率前3位的食品依次为食用菌及其制品(44.44%)、速冻米面食品(5.88%)、肉及肉制品(4.48%)。在肉及肉制品中,预制肉制品和冷冻畜肉LM污染风险是熟肉制品的52.5倍和36.1倍(95% CI分别为25.612~107.504、13.580~96.135,P<0.001)。此外,该菌在流通环节的食品中检出率高于餐饮服务环节(χ2=56.654,P<0.001),其中批发市场食品检出率最高(11.54%),污染风险是其他场所的5.2倍(95% CI:1.553~17.423,P=0.025)。结论 湖南省市售食品中存在LM污染,尤其食用菌和预制肉制品的污染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CAD系统,分析了其开发平台与总体设计,对纵断面设计子系统的原理与组成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纵断面设计的动态交互式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6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4 056起,累计发病32 812人,死亡213人。在病因明确的2 435起事件中,毒蘑菇引起的事件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40.7%(991/2 435)和74.1%(146/197);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占59.3%(12 910/21 769)。结论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此外,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湖南省毒蕈中毒的时空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为毒蕈中毒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湖南省122个区(县)的毒蕈中毒监测数据,利用ArcGIS 10.2软件建立病例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湖南省122个区(县)共报告毒蕈中毒4 0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1/10万,病死率为0.61%(25/4 081),多数病例集中发生在6~9月。2014—2016年湖南省各区县毒蕈中毒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为0.327,P<0.01。毒蕈中毒发病情况与空间回归分析显示,毒蕈中毒发病情况与年平均温度、人均卫生机构数、中学生人数呈正相关,与中学教职工人数呈负相关。结论 湖南省是我国毒蕈中毒高发地区。湖南省毒蕈中毒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年平均温度、中学生人数、人均卫生机构数在空间层面上对毒蕈中毒发病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作用。中学教职工人数对发病呈现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201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的2013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上报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01起,累计发病14 413人,死亡90人,微生物性因素引起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占32.0%(320/1 001)和49.7%(7 162/14 413),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最多,占52.2%(47/90)。结论 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仍是引发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是最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毒蘑菇中毒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我国乌头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空间聚集性,为制定精确预警和防控措施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乌头中毒事件,并作描述性分析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收集到乌头中毒暴发事件380起,涉及发病1 889例,死亡75例,病死率为3.97%(75/1 889)。10~12月的发病人数最多,累计发病787例,占41.66%(787/1 889)。云南省发生事件占所有乌头中毒暴发事件的86.84%(330/380),发生场所为家庭的事件占所有发生事件的90.26%(343/380)。加工不当是主要的引发环节,导致暴发事件171起,占所有发生事件的45.00%(171/380)。时空扫描结果显示,聚集性区域有5个,一类聚集区为云南省的昆明市,聚集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二类聚集区有4个,涵盖20个市。结论 应在乌头中毒事件聚集地区重点防控,在高发月份来临前,对高危人群、高危食用方法进行宣传普及以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减少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