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1.
以香椿嫩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漂烫时间及贮藏温度对香椿嫩芽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香椿嫩芽的加工提供理论指导。以烫漂后香椿嫩芽感官及品质指标VC、多酚、黄酮、可溶性蛋白、亚硝酸盐及多酚氧化酶(PPO)各项变化对香椿嫩芽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较短的漂烫时间可以保持香椿嫩芽外观及口感;对香椿嫩芽营养成分影响较小,烫漂可显著降低香椿嫩芽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且可显著降低多酚氧化酶酶活性;在-2℃贮藏180 d,香椿嫩芽仍保持较好的品质。因此0.5 min为香椿嫩芽最佳烫漂时间,-2℃贮藏可以较好保持烫漂香椿嫩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红油香椿为对象,研究香椿嫩芽的叶、茎不同空间部位(顶部、中部、下部)的总多酚、VC、可溶性糖、叶绿素、黄酮、可溶性蛋白质、亚硝酸盐等理化指标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香椿合理、科学、安全地开发利用加工提供理论依据。理化分析显示:除可溶性蛋白质及亚硝酸盐外,其他理化指标在香椿嫩叶中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茎中的含量(p0.01),在叶中,总多酚及VC主要集中在顶叶;叶绿素及黄酮主要富集在下部叶片;可溶性糖在中叶中含量最高。茎中不同空间部位各理化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基本和理化分析结果一致,叶部的总还原力仍高于茎部。就嫩叶各空间部位来说,顶叶对清除·OH能力及总还原能力最高,远远高于其它部位;而不同部位茎的DPPH·的清除能力差别不大,浮动范围在2.29~3.37之间。  相似文献   
3.
以红油香椿幼嫩组织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同生长期、空间部位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香椿生长期Ⅰ共检测到挥发性化合物成分35 种、生长期Ⅱ17 种、生长期Ⅲ 22 种、生长期Ⅳ15 种、生长期Ⅴ12 种、生长期Ⅵ16 种;随着香椿嫩芽的不断生长,羰基类、含硫类、醇类整体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烯类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烃类、其他类均逐渐下降。红油香椿嫩芽上部共检测出挥发性香气成分26 种、中部19 种、下部12 种,其中含硫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达72.15%、88.33%和88.59%,构成香椿的主要香气成分。根据不同空间部位香椿特征香气成分2-巯基-3,4-二甲基-2,3-二氢噻吩相对含量推测,中部为香椿香气释放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4.
以双孢蘑菇为对象,基于单一和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膜稳定剂(乳酸钙和精胺)-酶抑制剂(曲酸)负压渗透处理对双孢蘑菇采后生理生化及品质的协同调控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乳酸钙-曲酸和乳酸钙-精胺-曲酸3组相比,精胺-曲酸大大降低双孢蘑菇失重率,延缓菇体表面腐烂,抑制其品质劣变的发生;降低抗坏血酸(VC)及总多酚的降解速率及膜脂过氧化程度,抑制呼吸强度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同时提升了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轻了活性氧对菇体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收期红油香椿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主要栽培品种红油香椿为研究对象,对同茬3 个不同采收期香椿嫩芽营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旨在为其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香椿嫩梢叶中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黄酮含量均在Ⅲ期达最大值,其含量分别为1.72、119.94、3.87、11.83 mg/g。叶中的叶绿素、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多酚及黄酮含量在所有的采收期均极显著高于茎(P<0.01),而可溶性糖在Ⅲ期、VC在Ⅰ期叶与茎中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香椿嫩芽的提取液质量浓度均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量效关系(P<0.05)。3 个采收期茎提取液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叶,而清除•OH能力叶强于茎。对不同采收期,在清除•OH能力和还原能力方面Ⅱ期香椿嫩芽提取液最强,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方面Ⅰ期较强。综合考虑营养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和食用性,Ⅱ期为最适宜的采收时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