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滚筒干燥过程中叶丝表面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滚筒干燥过程中叶丝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叶丝滚筒干燥过程中表面温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壁温对叶丝表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烤烟和白肋烟两种叶丝干燥过程中表面温度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①基于热量和质量传递平衡方程得到的叶丝表面温度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反映叶丝干燥过程表面温度动态变化特征.②随着筒壁温度升高,烤烟B2F和白肋烟C3F的升温速率增大,两种叶丝所能达到的表面温度增加;相同干燥条件下,烤烟的表面温度变化较白肋烟的表面温度变化快.③表面温度随含水率的变化经历3个阶段:第1阶段,随含水率下降,表面温度升高很快;第2阶段,随含水率的降低,表面温度缓慢升高;第3阶段,表面温度随含水率的下降而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准确地表征卷烟燃烧锥内部的温度分布情况,提出了以温度为基准确定抽吸时刻的检测方法,考察了连线法、最近邻点法、改进谢别德法、克里格插值法、双三次插值法和径向基函数法6种插值方法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并利用确定的插值方法,对燃烧锥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字化分析.结果表明:①以温度为基准确定抽吸时刻解决了燃烧线法灵敏度较低的问题,保证了进行插值计算时温度数据的准确性;②克里格插值法所得温度分布曲线平滑,插值精度较高,考察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86%,解决了传统连线法存在的温度分布可读性较差及插值准确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直接平均法得出的静燃温度曲线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卷烟静燃温度曲线的准确性,分别采用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对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卷烟静燃温度曲线、卷烟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曲面和插值结果误差分析3方面对3种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高温平移法解决了直接平均法中出现的最高静燃温度降低的问题,费马点平移法解决了温度数据离散程度较大的问题(RSD=0.08);两种方法获得的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图均与实际燃烧情况吻合较好;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分别将平均相对误差由直接平均法的15.40%降低至13.00%和9.86%。  相似文献   
4.
烟丝宽度是反映卷烟感官品质和物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线阵CCD扫描的自适应烟丝宽度快速测量仪是一种快速、精度高的烟丝宽度检测设备。以娇子(蓝)烟丝为样本,根据烟丝快速测量仪的功能属性确定烟丝的取样方法,将烟丝快速测量仪与胶棒测量烟丝宽度的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传统烟丝、膨胀丝、薄片丝3种烟丝物料及TOBSPIN和YS14两种切丝机对快速测量仪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烟丝快速测量仪是较传统胶棒法更为直接、快速、准确的测量方法。相比3种烟丝物料,膨胀烟丝标准偏差最大,薄片丝标准偏差最小;相比两种不同切丝机,YS14型切丝机的符合性和稳定性均优于TOBSPIN型切丝机。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微波烟支密度分布检测仪的测量特性,研究接装纸类型、宽度、位置以及滤棒填充长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测量误差的样品制作方法,建立密度测量值与填充长度关系模型,并指出减小微波谐振腔的厚度理论上能够提高检测精度,为烟支密度分布检测设备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卷烟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检测采用的微细热电偶检测技术,存在热电偶定位不准确、热电偶易折损、被测卷烟易变形、数采系统与吸烟机不同步等问题.为此,采用微细热电偶模块化、烟支反射光定位预打孔、螺旋测微器控制插入深度等技术,研制开发了卷烟燃吸过程温度分布检测系统.应用结果表明:①烟支反射光定位预打孔技术和热电偶模块化设计,降低了操作过程中对被测卷烟造成的变形和微细热电偶的损伤;②螺旋测微器进位装置对热电偶模块插入烟支内部的轴向和径向定位,提高了热电偶检测位置的准确性,控制精度由0.5 mm提高到0.01 mm;③通过负压联动机制实现了卷烟抽吸与数据采集同步,提高了检测结果的重复性.该检测系统操作灵活,自动化程度高,有效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打叶复烤协同醇化的适宜条件,采用对应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打叶复烤参数下的四川凉山烤烟烟叶感官质量和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并考察了烟叶感官质量随醇化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醇化时间0~36个月,上部烟叶B0~B5中感官质量最优的是B3(除了醇化时间24个月);中部烟叶C0~C5中感官质量最优的是C3(除了醇化时间18个月)、下部烟叶X0~X5中感官质量最优的是X3(除了醇化时间18和24个月)。②NNK、巴豆醛、苯并[a]芘、HCN、氨释放量与一润烟叶出口温度、烟叶复烤各干燥区温度(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没有显著相关关系。③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排序为,NNK:B2F>X2F、C3F;苯酚:B2F>C3F>X2F;巴豆醛:B2F、C3F、X2F无明显差别;CO:B2F>X2F>C3F;苯并[a]芘:B2F>C3F、X2F;HCN:B2F>C3F、X2F;氨:B2F>C3F、X2F。④感官质量随醇化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优醇化时间为12个月,此时B3、C3、X3与原工艺条件样品(B0、C0、X0)相比感官质量得分分别提高了5分、2分和4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