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考虑到低温腐蚀问题,燃煤电站锅炉机组排烟温度一般在120~140℃,部分锅炉的排烟热损失达10%~20%,烟气中水蒸气占到烟气量的12%~16%。回收烟气中的水分能有效地消除"白色烟羽"现象。介绍了冷凝换热器法、膜凝汽器法和溶液吸收法3种烟气余热和水分综合回收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技术发展的趋势,以期为燃煤电站的节能环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现有空间直线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目前企业对于棒料直线度检测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点位移的旋转棒料直线度检测方法并实现弯曲角度定位。通过研究空间直线度、圆跳动、全跳动等形位误差关系,确定采用螺旋线提取法为测量点提取方法,两端点连线法为直线度评价方法。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沿轴向运动采集旋转棒料的位移,建立位移变化信息与直线度的数学模型,从而判断棒料的直线度误差;并根据位移变化信息与转动行程的关系实现棒料的弯曲角度定位。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直线度检测及弯曲角度定位装置,通过实验对测量精度与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精度、重复精度、弯曲定位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在分层型水蓄冷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精度的CFD技术是解决高大型设备无法进行实验研究的有效手段。基于某在运营四联供能源电站大型自然分层型水蓄冷罐体建立了还原其内部结构的模型,通过商业软件Fluent模拟计算设计工况与夏季、春秋季的典型工况,经数值计算表明,利用实际模型预测该能源站蓄冷罐在夏季工况下蓄满需要10 h,在春秋季工况下蓄满需要15.22 h,循环性能指数分别小于0.92和0.91,并对斜温层厚度增长趋势进行了拟合,建立斜温层厚度的多项式回归,为该能源站现场运营、蓄冷效率最大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葛帅  张莉  冀思哲  涂钊 《锅炉技术》2020,(1):15-19,29
对一次风速度大小和入射角对炉膛流场对称性分布的耦合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设计人员进行一次风入射角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某1000 MW四角切圆塔式锅炉为研究对象,首先在一次风设计入射角下,研究了不同一次风速大小对炉膛流场对称性分布的影响;然后,以获得对称性流场分布为目的,对不同负荷下可能出现的5种一次风速进行了入射角的调整。研究结果表明:一次风速度大小和入射角对炉膛流场对称性的影响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若要在较大负荷范围内获得较为对称的流场,建议一次风入射角逆时针调整6°~7°。  相似文献   
5.
搭建了以泡沫铜翅片换热器为核心的烟气水分回收实验台,研究了冷却水进口温度、烟气雷诺数及烟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对该换热器水回收特性和换热特性的影响,基于实验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拟合得到对流换热的关联式,其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6%以内。结果表明:水蒸气体积分数增大可以显著提升水回收特性,而冷却水进口温度及烟气雷诺数对其影响很小;冷却水进口温度与烟气雷诺数对换热效率的影响较大,冷却水进口温度与换热效率成反比,烟气雷诺数与之成正比,而水蒸气体积分数对其影响较小;实验获得的最大冷凝水产率为7.68 kg/h,最大冷凝率为56.94%,最大换热效率为96.95%。  相似文献   
6.
针对管道振动监测问题,提出基于线阵相机的管道周向二维振动同步测量方法。在待测管道圆周表面预置单密度正弦条纹,采用线阵相机作为监测器对管道表面条纹图案进行实时采集,利用时频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条纹进行处理以提取条纹序列的密度变化曲线,再通过条纹密度曲线的对称中心变化及其密度值的变化计算管道周向二维振动位移。首先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管道振动测量模型,通过软件视觉成像模块对管道的预设振动进行模拟测量,再对视觉测量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最后搭建实验测量系统并与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测量方法可高效地实现10 mm范围内管道周向二维振动的准确同步测量,位移测量精度优于10μm。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热管原理进行强化传热的保温降温可转换式两用杯。该杯可以随时随地灵活实现稳定保温或快速降温功能,在需要保温时,利用热管沿径向方向导热系数小的原理,进行稳定保温;在需要降温时,利用热管沿轴向方向导热系数大的原理,进行快速降温。文章详细地从保温降温可转换式两用杯的设计原理、设计模型、实施方式和发展前景等多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