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碳纳米管(CNT)和石墨烯片(GNS)协同增强尼龙6(PA6)复合材料摩擦学及力学性能的微观机制,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PA6及其复合材料的拉伸过程及摩擦学行为,分析CNT、GNS对PA6复合材料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建立Fe原子与纯PA6和PA6/ CNT、PA6/GNS、PA6/GNS/CNT复合材料组成的摩擦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几何优化、退火及动力学平衡,通过对Fe原子施加0.2 GPa应力及0.01 nm/ps速度进行摩擦模拟。研究结果发现,PA6/GNS/CNT复合材料摩擦因数在所有材料中最低为0.252;相比其他3种材料,PA6/GNS/CNT复合材料的抗剪切性能最好,且弹性模量及剪切模量均有提高。通过对比分析4种材料的径向分布函数、摩擦界面温度、材料总势能揭示了CNT和GNS协同增强PA6摩擦学及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指出加入的CNT/GNS通过范德华及静电力作用降低了PA6与Fe原子摩擦副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一维CNT与二维GNS通过π-π堆叠杂化作用形成了3D杂交堆叠体系,协同增强了PA6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3.
准确识别变电站检测系统获取的负荷异常信息是保证主站调度命令正确实施的基础和前提。针对变电站监控系统获取的负荷极易受天气异常、用电突变、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环境和噪声因素影响,造成监控系统获取到的负荷异常突变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变电站监控系统采集正确负荷信息,采用极端学习机方法辨识负荷异常信息。通过对变电站监控系统历史数据分析,结合主站调度端时序数据,基于极端学习方法,提升了变电站监控负荷信息的正确性。仿真分析和实测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具有较高的辨识准确度,能够应用至实际中。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中的微电网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有效的电力服务,同时微电网的能量交换过程大幅增加了电网系统的能量损耗,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预测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微电网工作过程中的能量浪费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绿色的电网通信。同时,为预测技术提出最优策略,进一步降低能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能耗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有效性,同时还最小化了能量预测过程中的通信传输。  相似文献   
5.
李一鹏 《山西建筑》2010,36(25):173-173
重点对正虹吸排水方式应用于工程排水尤其是公路及市政排水方面作了一些探讨,通过正虹吸的应用,可大大提高自流式排水工程构筑物的空间及高程布置灵活性,从而节省投资、工期和降低既有管线拆迁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介绍采用视频编解码器实现视频信号的采集,使用Altera公司的EPLD和SRAM实现视频图像的存储和回放功能,最后介绍使用FPGA和SRAM完成系统扩展,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图像采集和处理平台。  相似文献   
7.
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台直列4缸汽油机的曲轴箱通风系统进行了窜气流量和窜气中机油含量的试验研究。应用CFD分析软件Fluent研究了气缸盖罩中迷宫式油气分离器的流动特性,分析最大窜气流量(15 L/min)和最大扭矩(160 N·m)工况点下油气分离过程的速度场、压力场和分离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分离器的多孔过滤板与挡板配合结构在最大窜气流量工况点下能够获得75%以上的分离效果,并且达到50%分离效率时,油滴颗粒的直径小于1.0μm,从而保证对于不同直径范围的油滴颗粒均具有可靠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风力发电机运行荷载研究方法未明确荷载与电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导致最终的运行荷载测试结果精度不足,提出一种基于电阻应变效应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运行荷载研究方法。在明确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整体结构的基础上,组建惠斯通电桥,测量叶片根部应变程度,获取相应弯矩,采集荷载数据;采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叶片的运行形变,并计算电阻应变效应,得到荷载与电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完成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整机运行荷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能够为复杂地形发电机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利用一种基于煤质参数的新判定方法研究了恒温下混煤的燃烧特性。通过引入煤质判定指数FZ作为煤质参数的综合反映,定义了燃烧判定指数D_1、D_2和S,并将其作为燃烧特性的定量表征,根据两者关系绘制判定指数曲线,寻找不同工况下FZ对D_1、D_2和S的影响规律。通过自制恒温热重实验台,利用新判定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煤质变化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新判定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FZ能够包含主要煤质参数,D_1、D_2和S能定量表示不同阶段的燃烧特性;当温度或氧气体积分数改变时,曲线D_1、D_2和S斜率能准确反映不同阶段混煤燃烧特性受煤质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两个细则”有关规定,结合河北省南部电网调度控制系统AGC机组调节过程,介绍机组响应时间、调节速率、调节精度、调节深度等AGC性能指标计算方法及AGC考核补偿计算办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为发电厂了解AGC主站系统运行及“两个细则”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