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传统风力提水机低风速启动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变行程机构加配重的方案.设计了交行程机构,完成了配重的计算,并利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虚拟样机,通过仿真结果,得到最佳的配重.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平台,采用Wilson方法设计了1台300 W水平轴风力机,通过筛选选择某S翼型进行叶片设计,并对其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S翼型风轮有效尖速比范围较宽,功率系数CP值在0.3以上的区域所对应的尖速比λ为410.5,整体的功率系数变化平缓;最大推力系数CT在高尖速比时变化平稳;有效转矩系数CM为310.5,整体的功率系数变化平缓;最大推力系数CT在高尖速比时变化平稳;有效转矩系数CM为312.3,S翼型叶片气动性能较好。自制风力机样机在低速风洞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速为412.3,S翼型叶片气动性能较好。自制风力机样机在低速风洞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风速为414 m/s时,与市场上某300 W传统翼型风力机相比,S翼型风力机功率平均提高了30.76%,尤其在风速为414 m/s时,与市场上某300 W传统翼型风力机相比,S翼型风力机功率平均提高了30.76%,尤其在风速为46 m/s时,S翼型风力机功率提高较大,可以更好地利用中低风速。通过计算和试验研究可知,该S翼型适用于小型风力机叶片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现代的大型火电机组,均采用集中控制运行.传统的电厂实习采用跟班倒的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的大型火电机组,有必要改革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电厂参观实习与火电机组仿真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实践教学得到了学生及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点火技术,煤质越容易点燃,节油率越高。文中结合等离子点火装置在某600MW褐煤锅炉点火初期投运效果不理想,造成锅炉尾部积存大量未燃尽煤粉,发生二次尾部烟道再燃烧事故,威胁锅炉设备的运行安全。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等离子装置应用在褐煤锅炉上的参数特性,为等离子应用在高水分褐煤上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直接空冷机组向高参数、大容量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给水泵功率增加较快,同时面对日益严格的水耗指标,使给水泵配置方案成为困扰新建工程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给水泵配置技术状况,提出主机泵是效率最高的一种给水泵驱动方式,用于直接空冷机组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小汽机直排和湿冷切换方式很好地兼顾了效率和节水;1 000MW直接空冷机组可采用小汽机间接冷却方式;电动泵是投资最少,运行方式最为灵活的一种方式,可以尝试采用“调速之星”和变频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偏航状态下风力机叶片与流场之间相互作用会导致风力机近尾迹流场的湍流特征变化,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对不同偏航工况下水平轴风力机近尾迹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不同偏航角下尾迹湍流特征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偏航角的增大,正偏航侧会出现“速度亏损圆环”,且此圆环的范围呈扩大趋势;偏航角的增大对叶根处速度亏损影响最大,对叶尖处速度亏损影响最小,与正偏航侧相比,负偏航侧的速度亏损值减为约1/2;随着偏航角的增大,正负偏航侧的湍流强度变化呈不对称性,正偏航侧对湍流耗散的影响程度较负偏航侧大;涡流黏度越来越小,且在偏航10°涡流黏度相对于偏航5°减小约1/2,沿着轴向叶尖涡的管状环涡结构变得不稳定,出现明显耗散,且在偏航15°之后涡结构的耗散破裂程度越来越剧烈,进而对风力机气动噪声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标准的802.11s网络多跳接入时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网络WMN节点跳数的增加,每跳的网络带宽急剧下降。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双收发信机的无线Mesh网络解决方案,并且在Linux环境下进行实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双收发信机的无线Mesh网络算法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极大改善了无线Mesh网络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的大型火电机组,均采用集中控制运行。传统的电厂实习采用跟班倒的方式,已不适用于现代的大型火电机组,有必要改革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电厂参观实习与火电机组仿真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这种实践教学得到了学生及社会好评。  相似文献   
9.
利用线式互相关PIV系统,采用轴编码器定位周期采样技术,在不同尖速比下对旋转水平轴风力机风轮不同子午面下游流场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瞬时图、时均图,重点对叶尖涡诱导效应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风轮下游尾迹中可清晰看到叶轮近尾迹流场中的外部主流区、叶尖涡诱导效应区和中心尾迹区.其中风轮下游尾迹流管廓线是锥形螺旋体;叶尖涡核直径随轴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测试方位角的增加,尾迹中各叶片产生的叶尖涡沿螺旋锥形廓线有序地向下游扩散流动;随着尖速比的增加,内部中心尾迹区轴向速度亏损值逐渐增加,并且中心尾迹区的范围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