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上风电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浙江是能源消费大省,加快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培育海洋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梳理浙江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多措并举推动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2.
低碳场景作为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之一,对于推动社区低碳化转型、城市绿色化发展、地区碳达峰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能源、建筑、交通、废弃物、管理等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未来社区建设低碳场景的实施路径.并以温州南湖未来社区建设方案为例,分析预测了温州南湖未来社区在低碳场景和基准场景下天然气、汽油、电力等能源消费活动水平,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2个场景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南湖社区通过光伏建筑一体化、装配式建筑与装修一体化、多层级立体交通体系等低碳化方式,相较于基准场景,在低碳场景下社区碳排放减少了30%.  相似文献   
3.
周旭健  李清毅  徐灏  胡达清 《中国电力》2018,51(12):163-169
一体化技术是燃煤电厂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脱除的未来发展趋势。由于工艺简单,固体吸附剂在一体化技术中被广泛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备受关注且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碳基吸附剂、钙基吸附剂、CuO/γ-Al2O3在硫、硝、汞一体化脱除技术中的应用。针对每种吸附技术的脱除原理、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一体化技术的难点在于协同脱除,以及多种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不明确。降低吸附剂成本,提高副产物的利用价值,提高脱硝效率,加强协同脱汞的研究,是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最后,对固体吸附剂一体化技术进行了展望,指出该技术对推动中国燃煤电厂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三种污泥脱水干化技术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应用的现状,分析了其在实际工业应用中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三种干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污泥的太阳能干化技术相对来说较为成熟,具备在国内快速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以产沼气为主的厌氧发酵大型沼气工程是畜禽粪污处置的发展趋势。中温湿式厌氧发酵工艺是国内外主流工艺,并发展出众多的反应器类型。其中,CSTR反应器和HCPF反应器可处置含固率较高的畜禽粪污,单位容积产气量大,因而得到较广泛的关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对比分析了2种反应器的结构、工艺特点、产气率和初投资等,为大型沼气工程项目的工艺选择和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形势下,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重要性逐步凸显。浙江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制于天然气价格、电力体制等因素,一直推进缓慢。随着近年来电力和天然气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用煤指标的缩紧,催生了一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建设需求,全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期。本文剖析了浙江省天然气分布式界定不清、电力并网上网有待落实、天然气成本缺乏竞争力、核心设备成本较高、配套扶持政策不健全五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明确界定天然气分布式、甄选合适的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积极推广示范试点五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和总结了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备受关注的应用于燃煤电厂的三种CO_2化学吸收工艺——醇胺法脱碳、氨法脱碳和CaO碳酸化/CaCO_3煅烧循环脱碳。详细阐述了这三种工艺各具特色的反应原理、优缺点及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重点介绍了三种工艺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现状,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探讨了三种脱碳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吸收性能好、再生能耗低、副产物可资源化利用的新型吸收剂的配置和研发是化学吸收法脱碳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将CO_2的捕集和资源化利用紧密结合,间接降低捕集成本,也是脱碳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厂燃机在启停阶段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较高的特点,搭建实验研究装置,模拟燃机启停阶段烟气排放中氮氧化物浓度分布,选择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亚硝酸钠、亚硫酸氢钠作为吸收剂,研究吸收法用于燃机启停阶段排气脱硝的技术特性。根据实验结果,对吸收法在燃机启停阶段脱硝的应用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