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仁伟  谈树成 《金属矿山》2007,48(5):170-176
为有效应对四川省白马红格矿区存在的过度开采与无序开采行为,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分析的不足,根据矿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选取了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矿山开发、矿山环境、基础地质5个要素层共14个指标构建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表明:矿区承载力存在明显的高低分布和空间发展规律,根据承载力高低可将矿区划分为优等区、中等区、差等区,绘制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布图,并对各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白马红格矿区承载力整体较低,中等区与差等区面积总和为615.73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28%,差等区面积达到79.25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3.6%,研究结果实现了对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可有效反映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状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承载力差等区,提出了优化矿区周边环境、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绿色矿山等措施,对于提升整个矿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遏制矿区存在的不合理开采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 GIS的区域矿产资源查询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厂92号矿体节理裂隙与矿化及岩体稳定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节理裂隙的现场观测统计,绘制出裂隙密度等值线图,它可以定量地反映节理发育的密集程度及其优势方位,着重对含矿节理裂隙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含矿节理的倾向、倾角多服从正态分布.节理充填细脉状矿化主要是以北东向节理裂隙脉矿化为主,其次,有少量的北西向和近东西向节理脉状矿化.北东向节理脉走向一般为50~70°,倾角55~70°,细脉延伸长度一般为十几米至数十米,脉厚一般为0.1~2.5 cm,最大的细脉厚度达10 cm左右.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GIS作为技术工具,CF&LR组合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区域地质灾害资料入手,选取9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评价指标因子与灾害点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1)评价因子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距河流距离、距断裂带距离、坡向、高程、NDVI、降雨量、坡度、岩石硬度、距道路距离;(2)研究区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为距河流距离0~200 m、距断裂带距离0~500 m、坡向西南向(202.5°~247.5°)、高程1 450~1 900 m、NDVI范围在0~0.2、降雨量范围1 458~1 537 mm、坡度30°~35°、岩石硬度为较软岩类、距道路距离0~500 m;(3)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分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23%,37.17%,43.39%,11.21%,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呈现北少南多、东少西多的特征;(4)基于CF&LR组合模型的易发性分区结果基本合理,AUC值为0.74,评价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实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并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高分2号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据此厘定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决策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基于ArcGIS技术平台,对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矿山地质环境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一般区和无影响区。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昆阳磷矿地质环境问题区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规划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产资源规划作为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对监管矿业秩序,转变资源利用与管理方式,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GIS信息平台,建立矿山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遥感解译标志,并系统全面地分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规划执行情况,对云南省北部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简称二轮规划)进行了监测,针对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二轮规划监测结果为云南省矿政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简称三轮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可视化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对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中所使用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技术,选用MAPGIS平台、利用DELPHI语言进行组件式二次开发的方式,设计和建立了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成果可为相似系统的开发提供关键技术和方法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露天矿区生态问题及生态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露天矿由于在地表开采,产生的生态问题比地下矿严重.吞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体污染和破坏、大气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从露天矿区目前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入手,探讨露天矿区生态重建的内容与特点、生态重建技术、目前国内外矿区生态重建工作概况、我国露天矿区生态重建存在的问题等.最后就我国露天矿区目前的生态重建工作,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利用采矿大型机械运移岩土进行露天矿土体再造;进行物理、化学、微生物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加强群落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的多样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蒋仁伟  谈树成 《金属矿山》2019,48(5):170-176
为有效应对四川省白马红格矿区存在的过度开采与无序开采行为,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对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量化分析的不足,根据矿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选取了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矿山开发、矿山环境、基础地质5个要素层共14个指标构建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表明:矿区承载力存在明显的高低分布和空间发展规律,根据承载力高低可将矿区划分为优等区、中等区、差等区,绘制了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布图,并对各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白马红格矿区承载力整体较低,中等区与差等区面积总和为615.73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28%,差等区面积达到79.25 km2,占矿区总面积的3.6%,研究结果实现了对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可有效反映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状况。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承载力差等区,提出了优化矿区周边环境、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绿色矿山等措施,对于提升整个矿区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遏制矿区存在的不合理开采行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