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为3~8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胶体微球,并重点考察了分散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不同分散介质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对PS微球的粒度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S微球的平均粒径随分散稳定剂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增加而减小,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单体用量升高而增大,随分散介质中水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PVP用量和初始单体浓度是影响粒径关键因素.PS微球粒径的相对标准偏差随PVP用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介质中加入微量水后,发现粒径偏差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栾川矿集区西北部,南泥湖钨钼矿床外围西侧。矿区主要赋存有硫铁矿、锌铜矿,伴生白钨矿、辉钼矿、萤石等多种矿产 。为了对骆驼山锌铜多金属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已有的小比例尺地形地质图、钻孔资料、地球化学数据、重力数据、磁法数据、电法数据等,建立了多元地学信息三维地质模 型,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定量预测,并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及外围控制了4条锌铜多金属矿体,新增资源量铅金属量3.97 万t、锌 金属量56.97 万t、铜金属量3.61 万t、银金属量30.68 t,为一大型锌铜多金属矿。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栾川矿集区的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与周围的钼钨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为岩浆热液交代型层状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自深部至外围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即深部为南泥湖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为南泥湖钨钼矿床,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为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矿床(中高温), 上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床(1 500~2 500 m范围)。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成矿系统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中间过渡带,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沿背斜轴向西,以及背斜的北翼均有成矿的可 能,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锌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以5-Br-PADAP—OP同时测定铁、镍的方法。选择522.0—584.0nm作为测定镍的波长对,选择746.0nm直接测定铁,从而消除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本方法用于铝合金中铁和镍的同时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中国钼都”栾川的钨钼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栾川矿集区核心区域的冷水—赤土店地区以往勘查资料和近年来在该区施工的深孔资料,对区内的钨钼矿体重新进行了圈定,对基 于高精度重磁资料推断的成矿期岩体顶界面进行了校正,总结了钨钼主矿体的分布特征和找矿标志,统计了钨钼矿体在成矿期岩体顶界面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以校正后的成矿期岩体顶界面为基础,结合区内钼 多金属矿成矿模式开展了三维定量预测。研究表明:栾川矿集区钨钼矿属岩浆—热液成矿系统,钨钼矿体在空间上受晚侏罗世中酸性岩体控制,矿体主要分布在成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其成矿地质体在2 000 m深度连 为一体。预测栾川矿集区内钼金属资源量1 448万t,WO3 425万t,并指出了开展进一步深部勘查工作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栾川矿集区西北部,南泥湖钨钼矿床外围西侧。矿区主要赋存有硫铁矿、锌铜矿,伴生白钨矿、辉钼矿、萤石等多种矿产 。为了对骆驼山锌铜多金属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已有的小比例尺地形地质图、钻孔资料、地球化学数据、重力数据、磁法数据、电法数据等,建立了多元地学信息三维地质模 型,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定量预测,并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及外围控制了4条锌铜多金属矿体,新增资源量铅金属量3.97 万t、锌 金属量56.97 万t、铜金属量3.61 万t、银金属量30.68 t,为一大型锌铜多金属矿。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栾川矿集区的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与周围的钼钨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为岩浆热液交代型层状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自深部至外围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即深部为南泥湖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为南泥湖钨钼矿床,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为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矿床(中高温), 上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床(1 500~2 500 m范围)。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成矿系统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中间过渡带,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沿背斜轴向西,以及背斜的北翼均有成矿的可 能,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锌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借助组建的高温试验平台,研究在模拟回转窑煅烧条件下氯离子的挥发情况。采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做主要原料,外加砂岩、页岩、硫酸渣配料进行煅烧,并在生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研究Cl-含量不同时对熟料形成及其挥发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同一氯离子掺量下,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其挥发率变大,达到1350℃以后,其Cl-挥发率都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LTE融合组网背景下的FDD/TDD互操作原理、流程进行了分析,并在现网中进行了多场景下的验证。同时,提出了优化FDD/TDD互操作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北架山钼(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的豫西成矿带上。通过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分析,认为该矿床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钼(金)矿,这是在该区新发现的又一钼金矿床。详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物化探异常特征、找矿标志,进而提出了新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四川省境内岷江上游一带。岷江上游水网密集、山峦更迭的生态背景,多元的民族文化背景,影响着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的营造特色。将传统羌族村寨的人居环境分为生态格局、支撑系统与民居单元三项基本内容,归纳出传统羌族村寨“山 - 林 - 水 - 寨 - 地”的人居环境生态格局特征、支撑系统的防御性特征与民居单元的山地性特征。以四川省理县老木卡河谷羌寨为例,进一步从村寨布局与民居建筑等多方面具体阐述羌族传统村寨人居环境营造的生态特色、防御特色与山地特色,为传统羌族村寨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