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播是由语言(包括同期声)、音响(包括现场实况)和音乐等多种元素构成,是声音的载体。因此对恰当的运用声音是突现广播魅力之所在。广播的最高境界是用声音去打动听众,从而实现广播属性的回归。其重要特征为:用文字难以记录的,或者完全记录不了的声音艺术化地来讲述某一事件;以原生形态的现实音响为主,在艺术上充分调动和展现声音的魅力,通过对声音的工笔细描和着力刻画,不遗余力地将听众引导进入特定的场合,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3D打印(3DPC)是一种以数字文件为基础,以水泥混凝土为“油墨”或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构造建筑物的快速建造技术,其无需模板,可自动、快速、灵活、精细、高效地打印复杂建筑,具有绿色、环保、节能、 节材及节约劳动力的优点。在逾30年的发展中,3DPC技术在设备开发、打印材料研制,及打印材料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有了长足进步。为推动建筑用3D打印油墨材料3DPC开发,本文从3DPC定义及其发展历程、成型系统、可打印性能、流变性能、硬化与耐久性能、标准规范与工程应用等方面,对3DPC的最新研究和前沿动态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针对消费价格指数(CPI)的预测值滞后于真实值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深度网络的CPI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相较于传统方法有较小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且预测结果的定向精度和Pearson相关系数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用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深度网络学习期货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动态定量预测每日CPI的变化情况。为有效提高深度网络训练的样本数量,对月度CPI数据进行数据增强。通过滑动时间窗口动态训练模型,预测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CPI变化情况。模型预测CPI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在基于日级别数据进行CPI预测时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国内外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方法,介绍和比较了3D打印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层间结合强度、劈拉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试验方法,提出了为规范3D打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制定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相关标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具体介绍了藏民族的发音特点、西藏特有乐器的发音特点与分类、原生态音响的特征。根据这些特点,详细介绍了有关的录音制作过程及录音艺术处理方法,是赴藏录音工作的实践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耐久性一直是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而渗透性是耐久性问题的关键.根据渗透性试验所用渗透介质的不同,可将试验方法分为三类:水渗透法、氯离子渗透法和气体渗透法.其中,气体渗透法具有不改变材料组成和微观结构等优点,逐渐被学者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气体渗透性测试方法可分为现场试验方法和实验室操作方法.现场试验方法主要包括钻孔测试法和表层测试法,实验室操作方法主要分为恒压测试法和变压测试法.然而,使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到的结果无法直接比较,甚至有量纲上的差别.除此之外,气体渗透性虽可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但其对耐久性的具体作用研究很少.因此,建立各测试方法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气体渗透率与其他耐久性参数的联系是当前的研究焦点.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混凝土气体渗透性测试原理、方法,以及气体渗透率与液体渗透率、气体扩散系数、氯离子扩散系数及碳化深度等耐久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期基于气体渗透率来反映水泥基材料耐久性并为此提供理论知识与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粗骨料对3D打印混凝土由打印到长期收缩过程的影响,基于水泥浆体与骨料质量比(P/A)与粗骨料连续、间断级配进行了含粗骨料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测试了其可建造性、基本力学性能与干燥收缩性能。结果表明:P/A值越低,含粗骨料3D打印混凝土最大可建造高度越高,力学与抗干燥收缩性能也可得提升;间断级配时,大粒径粗骨料比例过高将对可建造性与力学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减少混凝土干燥收缩上具有良好作用。进一步探究了含粗骨料3D打印混凝土在生产制造阶段减少碳排放的效用,并与3D打印砂浆、传统浇筑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在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中采用粗骨料可有效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但仍需进一步降低水泥材料的使用量;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减碳方面的优势主要依赖于无模化施工与减少劳动力的特点,在生产阶段相比传统浇筑可减少36.5%的碳排放,否则将产生约2.6%的更多碳排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