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车顺利  张耀  贾俊明  吴琨  曾凡生 《建筑结构》2021,51(24):57-61,56
开封体育中心体育场建筑造型新颖,其结构下部看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屋盖罩棚结构为空间管桁架结构.通过对钢结构罩棚单榀及整体性能的综合分析,给出了适合于该建筑体型的结构方案.对结构进行静力、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等相关分析,确定了结构整体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布置和关键节点选型等关键问题,并采用多种软件对其进行了整体结构计算.对关键节点进行了方案比选,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典型节点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节点的可靠性,计算结果均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的钢框架结构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以位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的一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为原型,按1∶2缩尺比例制作了试验模型,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试验中观察了钢框架结构的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得到了结构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应变特征、延性、耗能性能、刚度与承载力退化等。试验结果表明: 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结构的斗、栱构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可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梁端塑性铰发展充分,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要求;滞回曲线出现捏拢现象,呈Z形变化,表现出剪切滑移特征,与常规钢框架结构有明显的差异;在加载前期刚度退化较为显著;结构破坏时,极限位移角达到1/20,承载力退化系数接近0.9,表现出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和稳定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西安绿地中心A座超高层建筑塔楼高270m,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伸臂桁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形式。该建筑高度超限,且地处8度区Ⅲ类场地这样的不利场地条件,结构外框架柱距大,建筑立面切角导致角柱不能竖向贯通,二道防线作用较弱。针对工程特点,重点探讨了从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构造措施、性能目标及整体计算等方面对塔楼所采取的加强措施,并进行了设防烈度下构件的承载力分析及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各项指标均比较理想,整体设计满足设定的性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10榀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试验,揭示了影响梁抗剪性能的主要因素,得出了剪跨比、混凝土强度、含钢率、配箍率、翼缘宽度比(型钢翼缘宽度和梁截面宽度的比值)和加载方式对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依据现有型钢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梁构件桁架.拱模型,分析了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受剪机理,认为其斜截面抗...  相似文献   
8.
郑山锁  曾磊  张亮  梁雨多  钟龙  李磊  车顺利 《工业建筑》2007,37(3):86-89,29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4号高炉,由于炉壳底部温度偏高不满足生产工艺要求,需在炉底原有间距仅为260mm的80个(下排)孔与144个(上排)孔之间再开设大量孔洞以增设新冷却管。通过对该高炉炉壳进行强度验算与加固设计,介绍高炉炉壳抗震承载力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抗震性能,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拟动力和拟静力试验。介绍了试验模型的设计过程和加载装置及加载制度,给出并对比了不同加载工况下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试验现象、位移反应及滞回耗能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峰值加速度工况作用下传统风格建筑钢框架的位移反应不同,结构滞回曲线饱满,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建议类似工程设计中应加强斗拱节点设计,以便延迟框架梁端过早开裂、屈曲,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0.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性能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由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组合作用决定。栓钉是组合结构中常用的组合连接方式。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应用。研究检钉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就十分有必要。本文通过栓钉在混凝土中的受力和破坏机理的研究,指出栓钉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性能与在普通混凝土中的性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栓钉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中的破坏变形集中在栓钉底部约10mm范围内。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指出栓钉的角焊缝设计和质量对栓钉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并给出设计建议。结合相关实验研究,给出栓钉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承栽力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