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中环线浦东段(上中路越江隧道—申江路)新建工程是上海市城市快速路系统网络建设的重要项目,是连接浦东、浦西的快速交通。工程范围内,全线共设置全互通立交4座,均为枢纽型全互通立交(济阳路、杨高路、罗山路和申江路立交)。通过对节点的分析,确定立交定位,指导工程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
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不同的温度以及不同荷载作用,会使加铺后的路面出现反射裂缝。通过对加铺层结构组合设计中的不同方面的防反射裂缝措施的应用,结合上海杨高路的路面改建工程,探讨沥青加铺层防反射裂缝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蒋应红  虞质跃 《建筑技术》2010,41(4):318-320
浦西世博轴是世博会浦西园区主入口的主要入园行人通道,也是"世博眼"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上起到衔接浦西园区主要展馆和江南公园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滨江观景的空间,是浦西园区重要的公共空间。浦西世博轴具有极强的交通功能,高峰时段人流大、密度高;该工程规模大,设计时间短,工程范围内存在多个保护建筑,而且在建的世博工程使其施工难度加大。设计过程中,项目组不断创新,始终贯彻"和谐、创新、生态、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最终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街道机动车车道宽度缩窄的合理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本位设计导致的路权不平衡矛盾明显,慢行环境亟需改善。结合国内外规范对比以及对道路瘦身、车道宽度缩窄的应用研究,提出压缩机动车道宽度的可行性。车速是影响车道宽度的最主要因素,运行速度普遍低于设计车速的实情,引证车道存在富余空间。结合安全行驶的车道宽度理论研究、交通行为与交通安全虚拟现实实验系统的仿真实验研究、车道与车速的实测数据进行综合研究论证,提出细化车速与不同街道环境下的机动车道缩窄数值。商业、生活服务以及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景观休闲街道等,小客车专用车道可降至2.85~3.0m,大型车或混行车道可降至3.0~3.25m。缩窄车道宽度具有节地节能等多重意义,也能更好的适应更新区域。  相似文献   
5.
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浦西的主出入口位于原黄浦江支流日晖港之上,需对其进行填浜处理。通过对现状建设条件的分析,应对清淤过程中的防汛墙和管线进行保护。经过对内支撑清淤、淤泥固化、抛石挤淤和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4种方法的比选,综合施工经验、道路沉降控制和工程造价等方面因素,最终选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法。经实施,隧道接线道路1 a工后沉降为2 cm,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中对于匝道出入口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提出通过设置辅助车道或集散车道来解决,但未对其具体适用性给予规定。以上海中环线浦东段金桥立交与其相邻出入口布置为例,通过交通仿真分别对设置辅助车道和集散车道的效率进行比较,得出:对设置辅助车道方案,推荐采用单侧各设置2根辅助车道方案;对设置集散车道方案,推荐采用单侧各设置3根集散车道的方案。对于该工程采用单侧各设置3根集散车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上海中环线真北路立交设计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北路立交是中环线快速路与沪嘉高速公路的立交,其功能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使该立交交通功能强及经济合理,从交通流量流向预测及分析,立交设计构思等方面提出了3个立交方案,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后,提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跃辉  蒋应红 《建筑技术》2010,41(4):330-332
从世博会出入口广场的票务运营需求入手,分析广场客流组成、客流的交通特征,进而得到世博会出入口广场上各种交通设施的容量需求,并在合理的交通组织下进行设施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是在已建打浦路隧道的西侧建立一条2车道规模的复线隧道。建成后,老打浦路隧道对向行驶的交通组织方式将调整为单向交通。通过对复线隧道和老隧道常规交通组织和反向交通组织的方案比选,具体进行了交通影响分析和交通适应性评价等,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常规交通组织方案:复线隧道浦西向浦东,既有隧道浦东向浦西。  相似文献   
10.
蒋应红  彭庆艳 《建筑技术》2010,41(4):304-307
根据世博交通的来源与特征,分析了对道路交通系统影响较大的区域与敏感点,确定了道路系统在世博期间的策略与保障目标。按照市外、郊区、中心城、周边地区4个层次,进行了转换体系与集约交通行驶线路的规划,本着"永续利用"的原则研究配套道路系统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