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传统装配式节点连接构造复杂、节点核心区易发生剪切破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梁-梁连接的预制钢骨混凝土梁柱节点。以轴压比、连接区混凝土类型和连接方式为参数设计了4个足尺十字形节点试件并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该新型节点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通过研究梁的挠度、连接区钢材应变、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和柱底钢材应变分析了该新型节点的损伤程度与机理。结果表明:传统现浇节点在其核心区发生剪切破坏,而新型节点均在梁-梁连接区发生弯剪破坏,新型节点连接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轴压比的增大抑制了节点核心区及连接区裂缝发展,但加剧了梁的挠度突变和柱底应力集中,加重了节点损伤且削弱了节点变形能力;在梁-梁连接区使用纤维混凝土可以有效延缓试件裂缝开展及减缓梁的挠度突变,降低了节点损伤程度。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钢骨组合节点在地震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伟  杜宏彪  管民生 《广东建材》2011,27(9):96-100
本文通过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国内外关于填充墙的研究现状,为设计人员对于填充墙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并探讨了填充墙与框架结构之间作用的机理。结合汶川地震中填充墙框架结构的破坏情况,详细介绍了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因素,为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不同跨高比连梁的联肢剪力墙的Pushove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以变形和延性(包括顶点位移、层间位移、层位移、结构塑性铰分布)作为性能评估的参数,对不同连梁型式和跨高比的联肢剪力墙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并对联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主余震序列作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以某超高层作为研究基础建立了其动力弹塑性分析模型,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选取10个真实主余震序列作用事件,构造了14条主余震序列作用作为输入的地震荷载;以PGA、PGV、PGA/PGV等作为表征地震动强度的指标,计算了结构在主余震序列作用及仅主震作用下的结构塑性耗能、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增量损伤比及Karl 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塑性耗能及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特点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增量损伤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主余震序列作用加剧了结构损伤,其塑性耗能增量平均达24%~28%;主余震序列作用下结构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少。基于塑性耗能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与PGV、SED、SI等速度相关的地震动强度表征指标均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可考虑作为选择和调整主余震序列作用地震波的指标;基于最大残余层间位移角的结构主余震增量损伤比则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3层异形柱框架结构分析模型,梁端抗弯承载力的计算考虑了楼板翼缘及其钢筋的贡献(T形梁),采用两种不同的侧向荷载分布模式,对不同柱梁抗弯强度比值的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从顶点位移、层间位移、层位移、结构塑性铰分布等方面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异形柱框架结构柱.梁抗弯强度比合理取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用空间杆系模型和空间实体模型对框架-剪力墙偏心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二者的差别。研究发现,平面布置相同,偏心距不同情况下,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而增大,并通过比较得出在分析塑性变形较大的结构时,采用空间实体模型进行分析,才能反映结构真实的地震反应;当保持偏心距不变时,结构空间弹塑性反应随着框架与剪力墙的相对刚度的增大而增大,用实体模型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针对确定侧向荷载的分布模式、将结构转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和利用能力谱方法求目标位移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一个12层框架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结果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是结构性能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合汶川地震,分析了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震害的原因.在总结国内外大量关于填充墙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承载能力、刚度、变形等性能影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合理的填充墙模型对研究过程的难易程度及研究结果精确度的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为今后填充墙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连梁是剪力墙结构的重要耗能构件,可恢复功能连梁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有效降低结构的层间位移,减小主体结构的损伤,震后可进行更换,成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可恢复功能连梁工作原理,从削弱连梁截面、附加耗能装置以及提高连梁自复位能力3个方面,评述了可恢复功能连梁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类可恢复功能连梁的特点.削弱连梁截面的连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但震后残余变形较大;附加耗能装置的连梁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然而较大的阻尼器变形导致其他构件损伤破坏;自复位连梁性能优越,能有效减小残余变形,但伸长效应显著.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双连梁设计方案,介绍其构造与优点,为连梁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不足.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现有试验结果,提出一种新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指标.对一个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及7度多遇地震和7度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与Ghobarah性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7度多遇地震下,两者相差8.9%;在7度罕遇地震下,差值扩大至14.2%.指出仅考虑结构初期地震响应的Ghobarah性能指标可能会低估实际结构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