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二次大战结束,战后复兴工作开始时,各国便着手研制新型步枪。大战后半期德国制造的MP44是步枪的样板。这种步枪是属于当时还没有列为一类的突击步枪,使用7.62  相似文献   
3.
现在似乎已进入坦克技术革新的一个新时代。给人感觉最深的是豹Ⅱ(AV)的车体外形。坦克专家们第一次从照片上看到规正箱形的外形后不由得说:“哪儿是防弹流线?”,这已经突破了以前坦克的设计概念,从而表明坦克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除豹Ⅱ外,有一些革新的主战坦克已投产或开始服役,同时,许多国家都在积极研制下一代主战坦克。八十年代的主战坦克将具有什么样的技术特征呢?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主题。一、战后主战坦克的发展在叙述主题之前,简单回顾一下战后主战坦克的发展历史。坦克技术这门专业决不是突然产生的,而必然是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产物。现在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异形梁柱框架节点配筋拥挤的问题,提出将梁中部分钢筋分散到翼缘中,并对分散式配筋梁异形柱(L,T和+形)框架顶层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6个试件的试验,比较了分散配筋与异形柱框架顶层节点的差异,研究节点核心区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能力、破坏形态和滞回特性等力学性能,以及按不同比例分散梁上部钢筋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T形、十字形截面柱节点,适当的分散比例不会给框架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带来不利影响.但L形截面柱节点分散配筋将加剧累积损伤,刚度退化较为严重.同时理论分析表明分散钢筋在板中的分布范围应予以严格控制,以防止发生锚固破坏.  相似文献   
5.
轻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产业政策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在主要城市取消和限制使用黏土砖建设多层建筑,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即轻钢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取代砖混结构,并对该类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研究。通过5个缩尺轻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对其承载力、破坏形态、滞回性能、耗能性、延性及其刚度退化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结构的受力性能良好,满足抗震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府于1982年7月通过了防卫厅1981年制定的1983—1987年中期业务计划。该计划将使日本的军事力量基本达到防卫计划大纲要求的水平。实现装备更新和现代化,确保足够的防卫力量。近年来日本的军费开支在逐年增加(见表1),估计共费用今后可能突破每年的军费开支总额不超过当年度国民总产值的百分之一的限  相似文献   
7.
日本陆、海、空自卫队正在朝着21世纪的方向,大力研制和装备各种新型武器装备。但是,有关研制中的武器方面的资料没有全面公布于世,即使是原型车制成后,其结构、性能、使用思想等也不会清楚。笔者在这里很想根据掌握资料的多寡,介绍一下新型武器中的新坦克(90式坦克)、87式35毫米自行高炮、88式步兵战车、新型自行榴弹炮四种武器。  相似文献   
8.
L形截面柱作为异型柱结构中的主要柱型之一,人们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但基本上都忽略了附加扭矩的影响。实际上,由于截面的特殊性,其剪力中心和截面形心并不重合,L形柱处于压、弯、剪、扭的复合受力状态。在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不同加载角L形柱所产生的扭转效应,并借鉴规范对复合受力构件的剪扭承载力计算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附加扭矩对L形柱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及编制非线性程序,得出了L形柱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加载角度。  相似文献   
9.
日本军事刊物《军事研究》1989年第4期刊载日本军事评论家圓城寺明胤探讨21世纪的日本坦克一文,现摘译如下。一、未来坦克的地位陆上自卫队期待的新坦克即将定型,其型号定为90式主战坦克。日本从1954年开始正式研制坦克,大致在35年内推出61式、74式、90式  相似文献   
10.
冲击回波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冲击回波法的基本原理,运用冲击回波法对L型钢筋混凝土柱厚度、荷载作用下开口裂缝深度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冲击回波在检测混凝土结构厚度和确定开口裂缝深度方面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更符合工程结构检测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