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中堂 《区域供热》2014,(2):1-8,2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是把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加工为热能,通过城市热力网输送供给终端建筑物热用户使用的能源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2.
低温泵快速再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城市热价的上涨趋势似乎不可阻挡.这给供热企业和热用户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供热企业.需要明析热价上涨的原因,便于企业的运作和管理,同时也应积极探求减少居民热费支出的空间,探索相应的方法和途径。事实上,热费降低的空间依然很大.途径依然很多。  相似文献   
4.
低温泵是利用低温吸附而达到获取真空的装置。与其他真空获取设备相比,其具有无油、低振动等优势。活性炭是低温泵常用的一种吸附剂,其对低温泵的工作性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根据真空度的需求,一般要求低温泵对氢的抽速较大。这就需要适合于氢的吸附的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对氢的吸附比较适合。本文首先对活性炭进行了预处理,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低温吸附仪对其结构和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低温泵的吸附镇,发现安装了经过处理活性炭的低温泵其抽气速率和极限真空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能源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突出的重要地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由此可见,国家已经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工作。建筑领域的能源利用也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把节约能源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节能建筑的大力推广与建设,就是建筑领域节约能源资源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当今,城市集中供热政府主管和监管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实践单位、供热企业和供热设备生产企业等,认清我国能源资源情况和能源发展趋势,对推进城市集中供热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原因如下:(1)城市集中供热是从事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行业,是把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加工生产成热能,通过城市热力网输送给终端热用户使用的能源生产和供应的行业。我国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需要供热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在供热计量改革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供热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供热计量改革经验交流现场会指出,现在供热体制改革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刻,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扎实开展供热计量改革上来,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重点。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大力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落实节能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8.
推进供热计量改革,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供热企业要认识到自身的供热计量改革主力军地位,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城市集中供热的主要特征是建设集中热源,以不同规模的热力网向热用户输送热能。集中热源:鉴于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国情,集中热源主要包括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热电厂装机容量一般都在6000千瓦/台左右;区域锅炉房建设部建城(1994)599号《城市区域锅炉供热管理办法》规定,特大城  相似文献   
10.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可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耐磨等性能,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选择发黑方法,以1.5mm厚的紫铜合金片为样品,分别采用化学腐蚀法、热喷涂法和直接喷漆法3种不同的发黑技术对其表面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表面形貌、薄膜与基底结合强度曲线和吸附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化学法发黑处理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粉末状的固体小颗粒,表面比较平整疏松;而通过直接喷漆的表面覆盖了一层不规整的薄膜,同时还可以看到片状的不规则物质散落在膜的表面;用热喷涂法处理的表面比较粗糙和致密,性能最稳定。薄膜与基底的结合强度曲线表明采用热喷涂法获得的薄膜与基底的结合力最大。这3种不同表面对可见光的吸光度中,喷漆处理的表面吸光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