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24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总结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痛、难点,强调推进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量化研究与实践评估是未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迫在眉睫。基于国内外城市绿化相关指标的研究进展和上海城市绿化“四化”高品质建设目标与发展战略的思路,从绿化、彩化、珍贵化和效益化4个维度构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24项指标,其中,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9个指标为核心指标,夏季归一化植被指数、立体绿化面积等15个指标为一般指标。这些指标适用市域、中心城区和社区三个层次,能够较为完整地表征城市各个层面的绿化水平。通过构建一套“多尺度、多时效、多层级”的城市绿化“四化”建设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上海城市绿化“四化”高品质生态空间的规划建设和实施路径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态廊道是指连接斑块的带状空间,能确保生态过程的连续性,有利于维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的不利影响,可兼顾环生态、景观和人文等层面,极大增强新城的吸引力。本文以南京仙林新城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仙林新城绿色基础设施状况,总结仙林绿地发展现状与问题,基于GIS平台,采用最小路径(LCP)方法,确定潜在生态廊道;并通过重力模型的计算,提取重要生态廊道,构建新城的生态廊道网络,并对廊道网络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再结合各片区的具体绿地规划的要求与特点,构建新城绿地多层级、多元功能要求的综合绿地生态网络;最终总结并提出新城绿地生态网络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传统植被指标的测量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且忽视了不同植被类型和结构的生态效益影响。基于点云数据能够有效评估城市绿地三维植被参数,但受制于数据精度、算法软件等因素影响,该方法结果精度存在10%~20%的误差。以唐山市唐丰南路为例,选取了三处典型样地(50 m×50 m),进行无人机遥感影像和手持激光雷达数据采集,从单木尺度和样地尺度构建三维植被参数体系,以融合数据为准,对比分析了无人机点云数据和手持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提取各项植被参数的精度。对无人机点云数据中的单木数量、总冠幅面积、乔木层绿量、灌木层绿量、平均三维绿量密度、郁闭度、间隙率和叶面积共8项参数,手持激光雷达数据中的平均树高、平均冠径、平均冠幅面积、乔木层绿量和平均三维绿量密度共5项参数,分别提出了修正系数,以提高结果精度,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最后,探讨了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和激光雷达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复杂多样、常用软件功能单一、规划支撑效果有限等问题,研发了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智能规划系统。将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功能连接度作为城市尺度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核心目标,统筹其他生态与社会服务功能,梳理和综合图论、生境质量评价、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等生态网络模拟和分析方法,基于NET平台,采用ArcGIS Engine、C#、Python等技术,通过GIS二次开发方式实现系统各项功能,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可自动执行生态源地筛选、综合阻力面构建、生态廊道路径提取、生态廊道宽度确定、生态网络效能评价等技术环节,一键生成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布局结构,并实现不同情景的对比分析,为规划实践提供多情景、可视化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5.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 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 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 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 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 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 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 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 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 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 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 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 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 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 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绿化作为人口高密、经济发达地区最主要的绿色生态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碳汇价值和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推进中国各大城市发展绿色低碳、促进碳中和愿景实现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和总结城市园林绿化碳汇领域的最新政策和研究进展,剖析当前中国在城市园林绿化碳汇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提出面向碳中和的城市园林绿化碳汇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以期优化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增强园林绿化对碳中和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构建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城市生态源地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绿地为对象,运用GIS、 RS、Invest及景观连接度模型等方法计算指标,采用SPCA确 定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加权计算和重分类识别重要源地。结果 表明:1)在424个备选源地中,极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和极不重要等级面积占比分别为16.2%、16.1%、25.3%、 23.0%和19.4%;2)共识别极重要、重要源地139个,总面 积18.61km2,平均面积0.134km2,占备选源地总面积的 35.6%,占全区总面积的5.0%;3)区域绿地是重要源地的主 体,其次是公园绿地和附属绿地;4)在规划实践中,可依托区 域绿地开展绿林农湿多要素复合,提升源地总体规模和服务功 能。研究成果可为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精准识别城市绿地生 态网络重要源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桂莲  邢璐琪  张浪  仲启铖  易扬 《园林》2022,(1):4-9+49
城市化区域是CO2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城市绿地作为城市范围内唯一直接增汇、间接减排要素,精准监测其碳汇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能直观反映城市绿地的碳中和作用,这对增强城市绿地碳汇功能,促进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多种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方法,主要有样地清查法、同化量法、微气象法、遥感估测法等,分析前人运用上述方法对不同尺度、类型城市绿地进行碳汇计量的研究成果,总结各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尺度、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绿地特征提出了不同尺度、不同方法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思路与框架,以期推进城市绿地碳汇的精确评估,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生态网络构建是维系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缓解景观破碎化、限制城市扩张蔓延的有效手段。虽然已有研究针对生态网络的跨尺度衔接提出了基于尺度嵌套的规划思路,但土地扩张动态情景下这一思路对生态保护有效性尚需验证。通过设置“无生态网络”“非尺度嵌套生态网络”和“多尺度嵌套生态网络”三种约束情景,利用FLUS模型模拟了2030年桂林市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并选取景观指数,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尺度,对生态网络保护格局的有效性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桂林市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增量明显,2018年至2030年预计增加613.85 km2,变化幅度为46.52%,其次是水域,增加53.50 km2、变化幅度为6.42%;(2)基于生态网络的规划政策及情景设置对区域建设用地扩张限制明显,而在多尺度嵌套的生态网络约束情景下,这种抑制作用将进一步增强,新增建设用地仅为237.49 km2,增长率为18.00%;(3)非尺度嵌套与多尺度嵌套的生态网络约束情景相比,后者在市域尺度及中心城区尺度上对遏制景观破碎化、改善景观连通性上都取得了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针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过程模型构建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但在如何耦合生态过程模型与遥感技术去估算湿地碳源/汇的时空格局动态方面仍处在尝试阶段。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碳过程模型和遥感反演模型的构建,数据库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二次开发完成了"滨海湿地碳源/汇模拟系统"软件的开发。在此基础上,以区域遥感卫片、野外湿地监测和气象观测数据为主要驱动变量,模拟了崇明东滩湿地潮间带芦苇群落和旱生芦苇群落的碳收支时空格局动态。系统可为管理者估算区域尺度滨海湿地碳源/汇时空动态,预测这一类型湿地碳汇潜能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发展趋势,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