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5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定量方法分析了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结构和重构基本特征与规律,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城市竞争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涛方  李娜 《规划师》2003,19(9):34-37
全球化和地方化作为城市竞争力的外部环境因素,是城市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同时城市通过竞争影响着全球化和地方化的过程,并在不同层面空间上投下其竞争效应的投影。在全球层面,城市竞争效应主要表现在全球城市体系的形成、首位城市主宰世界经济趋势明显、多极多层次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形成。在区域层面,城市竞争效应主要表现在区域产业集聚、城市集聚;在城市层面城市竞争效应主要表现在新产业空间与城市竞争。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市区16个就业行业人口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京津冀地区209个县市区进行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分析,进而探讨了京津冀地区都市区结构模式及空间组合特征,归纳了该地区区域结构特征。并通过1990年代以来地理单元的人口变化,分析了该地区区域重构的基本特征,最后简要阐释了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5.
功能格局(或者说就业区位)与集聚扩散一直是特大城市产业疏解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大城市就业区位和功能集聚的一般规律,以及日本首都圈疏解的案例经验,利用北京市全国第二、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2008~2013年北京的就业区位和产业集聚扩散趋势。研究表明,特大城市周边的近郊区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产业结构变动,且不同产业体现出各异的集聚扩散规律: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不均衡性增强、生活性服务业的空间均质化、公共服务业的地区差异增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未来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发展进行预判,指出中心城区周边地区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口及设施压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老龄化的积极应对是中国"城市化水平、速度"向"城市化质量、內涵"转向的重要方面。在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查数据基础上,首先进行中国当前城市老龄化人口程度及其分类研究;然后进行中国老龄化程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影响要素研究  相似文献   
7.
199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城镇化进程加速,与此同时,区域差异和大城市病等城镇化问题逐渐显现,并日趋加剧。首先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速度变化,然后通过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镇化质量格局、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及2000-2010年期间的时空变迁,最后提出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需要进行模式转型,需要在兼顾城镇群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特殊性前提下,发挥市场机制的根本性力量,以促进创新、效率、效益及竞争力等面向的城镇化质量提升;提高城市规划等政府调节的有效性,以促进应对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面向的城镇化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政府《政府工作报告及计划报告、财政报告名词解释》认为"世界城市是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公认世界城市的具体特征为国际金融中心、决策控制中心、国际活动聚集地、信息发布中心和高端人才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格局与去工业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去工业化"以及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新兴产业的崛起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结构.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甚至是全球城市,在城市发展和战略制定中,也正突出表现着"去工业化"态势.依据2005年的1%人口调查数据与北京18个区县、20个就业行业门类数据,通过区位商法、集中度系数等判断当前北京的城市功能格局,并根据五普就业结构等数据,分析北京的功能转型特征,以及北京去工业化进程特征.其基本的结论包括:[1]在所有的就业行业门类中,制造业在北京仍然最高,城市功能格局属于"同心圆结构"圈层空间模式;[2]2000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去工业化态势显著,高级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和制造业就业比重锐减,FIRE(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文化创意相关的"科教文卫体"有较快的增长.北京开始向"创意城市"、"后工业城市"等迈进;[3]在去工业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功能格局开始呈现分散化和相对均衡化态势,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等高级服务业对人口空间增长具有较显著的拉动作用,但外围县区仍持续工业化,总体而言去工业化成为影响城市空间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00年以来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区域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珠三角大城市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2005年分县(市、区)1%人口调查数据和五普分县(市、区)人口资料,对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当前区域格局,包括空间格局、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并对2000年以来的区域变迁特征进行解析,其主要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而言,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核心-外围-边缘"三大地带空间格局依然显著.核心地带主要是分布在珠江口两岸,即传统的都市连绵区;外围地带则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沿海地区:边缘地带则主要是广东省内陆地区.②在三大地带格局基础上,珠三角地区仍显示出一定的"多中心结构"特征;③200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区域趋向总体而言呈现"核心一边缘强化"特征.多中心化态势虽有进展,但不显著,且主要集中在濒临连绵区和沿海的外围地带内,边缘地带则相对而言愈加"边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