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确保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文中以合肥市某轨道交通区间为背景,对盾构掘进过程中引起的建筑物沉降进行现场监测,并结合盾构掘进参数,研究盾构隧道掘进施工对不同基础类型建筑物的沉降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盾构开挖对桩基础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较大,对独立基础建筑物沉降的影响较小,而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影响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更新影响图书馆空间和功能形式,引发图书馆空间形态与设计观念的骤变。运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结合现有规范与传统思维指引下的图书馆设计中存在的功能应变性差,空间模式单一,缺乏弹性,体验式、个性化学习空间少,空间可达性与可识别性差等问题,论证现有规范与传统思维的不足。同时提出图书馆空间功能应随时代变化的原则,即电子图书和服务娱乐引领阅读空间创新;数字和网络技术引领“虚拟”与“现实”空间的融合与创新;创客空间灵活嬗变,流动性突出,引领图书馆岛式空间、氛围空间与创客研修空间并行;空间和功能多元发展,图书馆成为城市地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智能化电气相关应用技术的成熟与发展,我国的数字化变电站研究工作已经逐步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本文论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特点,分析了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变直径倾转旋翼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直径倾转旋翼是倾转旋翼的新概念,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开展的变直径倾转旋翼方面的基础研究。基于改进的叶素-动量理论建立了倾转旋翼机的气动特性分析模型,用于分析旋翼直径变化对其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气动载荷的计算;研究设计了变直径倾转旋翼原理样机,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变直径倾转旋翼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变直径倾转旋翼的运动学、动力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以对原理样机结构设计进行指导和修正以给出合理的模型结构。最后试验的成功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进一步开展变直径倾转旋翼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张豪  邵国庆  邵松 《变频器世界》2011,(10):62-65,81
充分利用风能是风力发电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为达此目的,本文基于风力机特性和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风速测量来实现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的策略。该策略应用定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技术,对双馈发电机进行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然后通过对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进行控制来间接得到与风速相对应的最佳叶尖速比和最优转速,从而实现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仿真结果证实了基于该方法,双馈风力发电系统在风速变化过程中能自动寻找并追随最大功率点,且控制相对简单,运行可靠,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无人直升机缓冲式滑橇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起落架系统的落震动力学模型,并对着陆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较为准确地识别无人直升机落震过程的过载与位移变化、起落架缓冲器承载与行程极限等参数,为无人直升机部件设计提供限制条件与约束。此外,该设计方法亦可用于其他直升机起落架的设计定型和试验验证,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7.
这是重庆建筑学院建筑学79级学生夏毅峰、邵松参加日本举办的“长寿之家”住宅竞赛方案介绍,欢迎同学和研究生将自己的设计和论文向本刊投稿。  相似文献   
8.
我认为建筑师应当注意方法论,注意思维方式。学习哲学、心理学,这样才能用新方式表现老传统,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黑川纪章众所周知,建筑起源于使用功能。旧石器时代,人们栖居于树上,住在天然崖洞里。后来人口日繁,就开始用石头或树枝建造藏身之处,以抵御凛烈的气候和凶猛的野兽。即《易》书记载:“上栋下宇,以俟  相似文献   
9.
10.
行人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行人检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不同场景的数据分布存在差异,已有检测器在新场景下的行人检测性能出现显著下降。为了避免繁琐的人工标注,充分利用原有检测器和标注样本,基于迁移学习的行人检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其中涉及到的样本获取、迁移学习机制等关键技术进行综述,并从多个角度对现有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对该技术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