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活性多糖β—葡聚糖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酶解的方法,对提取大麦中β-葡聚糖进行了探讨,并对提取产品中的还原糖和β-葡聚糖进行了分析。提取物还原糖含量为零,β-葡聚糖的含量为91%。  相似文献   
2.
网络化测试是测试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精密的时间频率信号的测量,网络化测试尤其重要。通过网络对测试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可以摆脱地域限制,随时对测量过程进行远程监控,并且通过网络设置测量参数,可以减少人为活动对测量的干扰,提高测量精度。这一方面可以使许多昂贵的硬件资源得以共享,另一方面还便于测试系统的扩展和测试效率的提高。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化仪器的优势,然后详细阐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软件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协调世界时UTC (NTSC)性能居于国际前列.基于该条件及GPS共视时间传递技术,提出了时间频率连续比对方法并根据此方法研制了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用于实现远程用户时间频率校准及向UTC(NTSC)的高精度溯源.首先,阐述了时间频率远程校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框架,并对远程用户通过该系统向UTC(NTSC)实现时间频率溯源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系统的时间不确定度和频率不确定度进行了估计.分析结果说明,系统的合成扩展时间不确定度优于14 ns,合成扩展频率不确定度优于2.6×10-13,可较好的完成远程用户向UTC(NTSC)的高精度溯源.  相似文献   
4.
用Kalman滤波器对原子钟进行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利用Kalman滤波器进行原子钟控制的方法, 并对此方法作了改进, 可以把一个原子钟的相位——时间非常精确地控制到时间标准上. 最后, 利用国家授时中心的实测数据对这种方法作了验证, 证明这种方法切实可行, 控制后原子钟与所选择的参数钟UTC(NTSC)的最大钟差不大于10ns.  相似文献   
5.
对频率源开机时刻输出频率进行补偿对频率源的快速启动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频率源的开机特性与稳定以后的特性不同,它不能再用二次函数或三次函数进行预测和补偿,笔者研究利用反正切函数对频率源开机时刻输出频率进行预测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用反正切函数进行补偿,在3个数据点以后就可以把频率源的输出频率从标称值的1E-4稳定到7E-6,这个结果比二次函数的结果好4倍以上,也好于三次函数的补偿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峡谷等遮挡环境下,接收机无法连续进行定位解算;并且高程定位精度不能满足用户在立交桥或者盘山公路等环境下的定位需求。在接收机内使用原子钟,可以利用原子钟的高稳定性,对钟差进行高精度的预测。并通过与气压测高仪共同辅助北斗系统定位,可以有效提高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和连续性;该文首先理论分析了原子钟和气压测高仪辅助定位算法;然后,提出一种气压测高仪初始化校正方法,并通过对钟差噪声类型的分析确定了钟差预测方法;最后,模拟遮挡环境,进行原子钟和气压测高仪辅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试验,并分析了定位结果。结果表明:仅跟踪两颗可见卫星,便可以进行定位解算,并且垂直方向上的定位误差从8.2 m (RMSE)下降到了5.2 m,定位结果的波动从4.6 m下降到了0.8 m。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标准卫星共视法中存在的两个局限性:一是其完整的观测周期为16 min,只有13 min有观测数据,存在3 min观测间隙;二是数据事后交换处理模式,导致比对结果生成严重滞后,不满足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卫星共视法,改进的卫星共视法不使用国际权度局规定的共视跟踪表,而是采用时间频率连续比对的方法,以10 min(或其整数倍)作为一个观测周期,并同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当一个周期结束时,立即进入下一个观测周期,去除了标准卫星共视法中每个观测周期内的观测死区时间,增加了观测数据量,实现了时间频率的连续比对。最后,文中利用改进的卫星共视法研制了一套高精度远程时间频率校准系统,并与标准卫星共视法比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零基线情况下,改进的卫星共视法授时精度达到0.295 ns,与相同条件下标准卫星共视法比对结果 0.554 ns相比有了提高。另外,在长基线条件下,改进卫星共视法的授时精度达到3.12 ns,频率稳定度天稳达到8.24 e-14。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对溯源链路的可靠性和同步精度提出要求。采用光纤时间传递技术实现的溯源链路可获得高精度的溯源钟差,提高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同步精度。但由于光纤传输链路、光纤设备和基准输入信号等中断或干扰降低溯源链路可靠性并导致溯源钟差存在粗差影响溯源模型精度,因此需要对溯源链路状态实时监测,并在估计溯源模型参数前对溯源钟差数据进行粗差探测。对此,通过引入最小二乘推估理论,推导基于光纤时间传递的溯源钟差拟合残差统计特性,提出针对光纤时间传递溯源钟差的滑动窗口粗差实时探测方法。实验以某卫星导航试验系统长度为56 km、时间传递不确定度优于100 ps的光纤溯源链路实测钟差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广播星历是影响授时服务的主要误差源,分析它的精度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了空间信号误差的主要组成星历误差和星钟误差的计算方法,并阐述了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参考时间尺度不一致、坐标系不一致和卫星位置参考点不一致。以IGS分析中心GFZ提供的事后精密星历为参考,利用北斗卫星广播星历分析了空间信号误差对北斗单向授时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信号误差对北斗单向授时的影响随机波动在7 ns以内,由于不同北斗卫星对应的星钟误差中存在大小不等的系统误差,导致星钟误差对单向授时结果的影响大于星历误差。  相似文献   
10.
滤波器群时延是接收链路导致信号延迟和失真的主要因素,通信系统主要考虑一阶项和二阶项对信号失真的影响,但对导航授时用户而言,常数项及多阶项还引入了额外的定时偏差,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时间同步精度.研究了几种典型带通滤波器的群时延特性,最终选取椭圆滤波器作为接收端的中频滤波器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信号经过滤波器在不同相关器间隔和不同信号功率情况下的时延变化情况.得出信号功率对DLL测量滤波器的群时延变化量不超过0.3 ns,定时用户应选取较窄相关器间隔的接收机进行测量,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