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2.
为了解决井下工作面瓦斯超限的问题并提高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整个回采过程中地面定向钻井抽采采空区瓦斯的浓度和纯流量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变化,研究了水平轨迹与采煤工作面回风巷交叉且竖直轨迹倾斜向下的地面定向钻井随井下工作面推进的瓦斯抽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工作面推进至距切眼约600~810m时,地面定向钻井抽出的瓦斯浓度和纯流量均最高,分别为1135m/h和75.5%,并由此确定了瓦斯富集区所对应的最佳井位和层位。对地面定向钻井和地面垂直钻井等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井位层位的确定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垮落岩体空隙率空间分布特征将直接影响采空区瓦斯涌入工作面。本文基于离散单元法,通过自主编程模拟了垮落岩体的压实过程,研究了岩块间应力的传递和演化对垮落岩体空隙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垮落岩体内应力主要通过强力链向下传递,压缩量较小时,强力链主要集中在垮落岩体上部,使上部岩块受力大于下部,随压缩量增大,强力链向垮落岩体下部延伸,使上部的高应力区不断向下扩展。由于垮落岩体下部岩块受外力扰动较小,导致垮落岩体下部空隙率高于其他层位,其中下部空隙率为上部的1.1~1.4倍。垮落岩体空隙与力链空隙均呈现双峰分布,随压缩量增大,力链出现断裂,力链空隙进行重组,使岩块出现滑移,导致垮落岩体内部分大空隙分裂为小空隙。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用于DVB数字广播的台标/字幕插入机。对系统结构和功能做出了描述,给出了具体的实现,并对未来可进行的拓展工作进行了展望。此服务器可广泛应用于城镇电视台的节目实时插入字幕台标及其他多种数据业务,在经过QAM调制器后可通过DVB标准的广播网直接播送给最终用户,也可以通过IP网广播节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寺河煤矿采动区地面钻井的稳定性,研究采煤过程中地面钻井的失效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相似试验模拟煤层开挖过程,以分析地面钻井的高危破坏期、高危破坏位置及相应的钻井失效模式。结果表明,当采煤工作面推过寺河煤矿的采动区地面钻井150 m后,地面钻井处于高危破坏期;在破坏期内,钻井高危失效位置易出现在上覆岩层中的硬-软岩层交界处以及厚-薄-厚组合岩层中;其中,钻井在硬-软岩层交界处遭受剪切错断而失效,在厚-薄-厚组合岩层内遭受挤压堵塞而失效。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采空区煤层气空间分布及渗流规律,研制了三维采空区煤层气渗流模拟试验系统。向系统的主体装置内铺设相似材料,利用加载系统向相似材料上部均匀加载,利用底板升降系统模拟煤层开挖,采用供气系统由下向形成的采空区内注入甲烷,通过布置在相似材料内的取气系统采集并检测三维采空区内的甲烷浓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空区自下而上分为源流区、抑流区、汇流区和无流区。源流区内煤层气浓度最高,抑流区抑制采空区煤层气渗流且其浓度急剧下降,汇流区内煤层气浓度逐渐上升,但整体低于源流区内煤层气浓度,无流区内无煤层气存在。通过在山西省废弃矿井晋圣矿开展老采空区地面煤层气抽采试验,结果表明地面钻井底部位于源流区时抽采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数控机床旋转进给系统的状态空问模型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性能多坐标数控机床的摆头、转台等旋转进给系统多采用永磁同步伺服电机进行直接驱动,其控制问题较常规进给系统更为复杂。因此建立更为科学的适用于直接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对提高旋转进给系统的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建立直接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空间模型的方法,并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对系统的能控性、可观测性及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及对系统进行极点配置,并用Simulink进行了系统仿真,为数控机床旋转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野外分布式地面抽采条件下的低浓度煤层气(CH_4≤30%)的安全增压集输,研制了由低浓度煤层气安全隔离系统、变压吸附系统和增压集输系统3部分组成的低浓度煤层气分布式提纯系统,该系统集安全隔离、低浓度煤层气提纯和增压集输3个功能于一体,具有小型、撬装、安全、节能、环保等特点。晋城矿区典型地面钻井的工业性试验表明:采用该提纯系统前,地面钻井的CH_4抽采浓度为20%~35%,且只能在CH_4抽采浓度高于30%时才能开启增压机利用;安装该系统后,CH_4抽采浓度提高至65%左右,可实现连续增压利用,煤层气利用率由5.1%提升至80%以上,实现了低浓度煤层气的再利用,并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