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介绍了低焊接裂纹敏感性07MnCrMoVR钢(简称X610CF钢)的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及工程应用。该钢具有优异的焊接性能和低温韧性;板厚≤50 mm的钢板焊前不预热或稍加预热而不产生焊接冷裂纹,是制造大型压力容器(特别是低温和常温球罐)、水电站压力钢管的理想用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静态CCT曲线及不同冷却速度下组织的分析,研究了两组不同Ti、Nb含量的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Ti、Nb含量的增加促使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但是Ti含量过量时对低温冲击功是不利的;wTi=0.015%-0.025%、wNb=0.04%-0.05%可满足700 MPa级别低碳贝氏体钢的强度与韧性要求,该成分钢在TMCP处理后采用回火工艺,可以获得理想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根据超低碳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意图,采用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得到细化的贝氏体组织,利用光学显微镜、FE-SEM和TEM对各类微观组织和析出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700MPa级超低碳贝氏体厚钢板为细小均匀的粒状贝氏体和少量针状铁素体与多边形铁素体的复合组织,其屈服强度不小于580MPa,抗拉强度不小于700MPa,低温冲击韧性为-20℃,Akv不小于150J。钢板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和焊接性能良好的特点,其强度和韧性的良好匹配主要是由于在粒状贝氏体相变前形成了少量的针状铁素体分割奥氏体晶粒,从而细化了最终的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水电工程项目用1000MPa级高强钢的设计思路、生产工艺和综合性能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低碳、低Pcm成分设计,淬火+回火工艺生产的1000MPa级高强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钢板抗拉强度≥950MPa,断后伸长率≥17%,-60℃横向低温冲击值≥100J,厚度方向性能满足GB/T 5313标准Z35级别,内部质量按NB/T 47013标准探伤满足T1级要求.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钢种焊接性能良好,满足水轮机蜗壳和引水压力钢管的选材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Ti对20CrMnTi质量影响,通过试验从Ti合金的收得率、Ti含量对产品组织夹杂物的影响以及C-Ti差对20CrMnTi淬透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寻找Ti含量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气液界面波动行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物理模拟研究了2200mm×280mm 宽厚板坯连铸结晶器吹氩时其内界面波动行为,考察了吹气量、拉速对结晶器内液面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器吹氩后,各气量下液面平均波高均增加了1.2倍以上,且液面影响的区域集中在距水口2/3断面宽度范围内,弯月面附近的波动影响则较小。与常规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液面平均波高随吹气量、拉速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不同,本实验中随这两个工艺参数的增加液面平均波高均先增大后减小,并从实验条件下得出了控制液面波动的最佳气量。  相似文献   
7.
低碳贝氏体钢钢锭加热到1450℃均热1 h后分别空冷到1200℃淬火、800℃淬火,将淬火与未淬火样进行了TEM观察,1200℃淬火时,主要是氧化物析出,复合很少量的硫化物和氮化物;800℃淬火析出物有分别以MnS、CuxS、富单质Cu为主,复合少量TiN的三种复合析出物,析出物颗粒较大;钢锭中的硫化物析出相基本为CuS,复合少量MnS、(Ti,Nb)(C,N),析出物颗粒细小。  相似文献   
8.
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Mn钢和700 MPa级低碳贝氏体钢成分为基础成分,通过调整微合金元素含量,实验室条件下熔炼浇注钢锭,并采用TMCP技术轧制钢板,研究了微合金元素钛、铌、硼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晶粒变细,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与韧性均增加;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贝氏体含量增加,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提高,韧性的变化与是否进行回火处理有关;硼有利于形成板条贝氏体组织,硼含量增加能提高强度,但有损韧性。  相似文献   
9.
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优化,对模型中的常数做了修正,引入界面能修正因子为0.38,推导出了动力学计算中的常数B的理论值为1.365×1010;对含Nb贝氏体钢980℃和950℃不同应变速率和应变量计算表明,随着应变速率和应变量的增加,析出时间是减少的,并且最快析出温度在930℃.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一宽厚板坯单流连铸中间罐的物理模拟,应用两个组合模型对比分析了中间罐内流体流动特性,并考察了不同控流装置对中间罐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组合模型在死区体积分数的计算上存在较大差别,本实验中的两者最大相差74.6%,传统的组合模型会对中间罐内流动特性的判断及优化方案的选择造成较大的偏差,而修正后的混合模型因对死区体积分数的计算的合理修正,可用来准确分析单流中间罐内流体的流动特性.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中间罐流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