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大的课题,两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交集。从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异与交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三方面进行阐述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在企业生产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车身小型冲压件检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军  陈杰 《工具技术》2004,38(2):55-57
从汽车结构出发 ,结合实例阐述了车身小型冲压件检具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及检具体设计建模的新思路 ,并提出了小型检具设计中出现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新型对转双转子电机驱动特性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的双转子电机专用测试平台,并进行了驱动、差速及驱动防滑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转子电机具有与理论分析相同的驱动、差速特性。此外,通过模拟驱动系统突然进入低附着路面的情况,验证了轮速跟踪控制策略在双转子电机驱动防滑方面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技术创新平台应用背景下的技术对接协商问题,结合智能感知Agent技术,分析并设计了多议题协商算法与策略。由技术创新平台中技术对接的实际环境,充分地利用平台中的历史技术对接提议,并考虑到技术对接双方的技术对接效益,设计技术对接中基于智能感知Agent的多议题协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提议生成策略,提出技术对接协商中的建议解。保证了技术对接过程中技术交易双方的综合效益最优,使得技术交易双方能够在技术对接协商中达到效益“双赢”。通过技术创新平台中的技术对接的实际算例,例证了该协商算法与协商策略对技术创新平台中技术对接环境的适用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电动车用超级电容器充放电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储军  陈杰  李忠学 《机械》2004,31(3):20-22,35
为加速我国电动车用超级电容器的应用,了解其大功率,大电流充放电特性,本文通过对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分析比较了几种常见的充放电模式,提出了恒压控制下充电电流的恒流惯性概念。详细的探讨了电容大电流充放电导致的电压突变、充放电量不充分、发热严重等问题及其可能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汽车传动轴结构的常规设计有较大的结构强度过剩,根据传动轴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受载特点和结构强度的演变规律,通过适当减小结构尺寸,合理提高使用应力,使其具有较低的初始设计强度,在使用过程中经受载荷的不断强化,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在结构优化过程中,以最佳累积强化效果为目标,根据设计应力分布区间与结构低载强化特性区间的对应关系来获取结构尺寸参数。最后通过传动轴零件的建模与仿真分析,验证了结构轻量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8.
基于低幅锻炼载荷的累积强化效果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汽车结构件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受载特点,以汽车传动轴为对象,研究其在低幅锻炼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演变规律。通过对汽车传动轴光滑试样的低载强化效果试验,确定传动轴材料40Cr的低载强化应力区间,重点分析锻炼载荷幅值和加载次数对结构件剩余疲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强度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最佳的强化效果;并通过试验数据的正交分析与处理,拟合出强化或损伤效果与等效对称应力、加载次数的关系模型。进而以这一模型为基础,结合汽车传动轴工作的随机载荷谱,通过多级低幅载荷循环下强化和损伤强度的积分,建立传动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疲劳累积强化效果模型;并根据设计应力区间和最佳强化效果的应力区间的匹配,提出以低幅锻炼载荷的累积强化效果为目标的轻量化设计思路,为汽车结构件的轻量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结合成功案例和先进管理模式,对港务原料厂安全工作进行调研并做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节能竞技赛车是节能减排在汽车应用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极限挑战,对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详细介绍THonda节能竞技赛车发动机、底盘系统和车身系统等各部分的制作和改进方案。通过切实的实践,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指标,提高传动系统的效率,减小车辆的横向摩擦损失,减轻整车重量,降低空气阻力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意见,分析了影响竞技赛车节能目标的诸多关键问题,并简要的讨论了一些汽车节能技术在竞技赛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