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3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理地选购水泵是充分发挥设各效益、确保在田及时排灌的先决条件。如果水泵型号选择不合适,不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农业生产。由于水泵的型号很多,使用水泵的地区的条件也各有不同,因此水泵选型必须根据当地的使用条件和需要,从技术、经济,安装和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在选择水泵时,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需要多大流量的水泵。水泵的流量必须根据在田排灌的需水量,水源条件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如果水源比较充足,则主要根据最大需水量来确定水泵的流量;如果水源的水量…  相似文献   
2.
杨仁山 《工具技术》1994,28(4):35-39
本文研究了w9Mo3Cr4V+45钢摩擦焊接工具接头的碳迁移过程。焊接毛坯退火时,邻近焊缝分界面45钢一侧出现全脱碳的铁素体层,而邻近焊缝分界面的高速钢一侧出现增碳区。45钢部分由于退火过程中的脱碳而形成的铁素体层是接头最薄弱的部位。作者详细研究了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毛坯焊缝区铁素体层宽度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3.
杨仁山 《工具技术》1993,27(7):33-35
本文研究了退火对高速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退火保温时间由8小时延长到48小时,将使钢的淬火硬度、二次硬度和红硬性明显降低;而超过48小时退火,则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试验证实,在850~880℃温度范围内较长时间退火将使高速钢的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相变超塑性焊接技术。试验表明.W6Mo5Cr4V2-45#钢采用循环相变温度区间520~820℃.应力为σ△=50MPa。σ=20MPa.经8次循环的工艺可实现超塑性焊接。这种焊接工艺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40Cr钢的快速循环球化退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40Cr钢的球化退火试验研究。推荐了一种适用于该材料的最佳快速循环球化退火工艺,不仅节能效果明显,而且工艺操作简单,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6.
可锻铸铁快速循环石墨化退火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仁山 《铸造》1994,(9):28-29
试验研究了一种适于可锻铸铁的快速循环石墨化退火工艺。用此方法可使KTH350—10可锻铸铁的力学性能达到KTH370—12的水平。该工艺节能效果可达40~70%,且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证明影响软磁另件磁性能有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烧结温度、冷却速度、成型压力、合金元素、碳的含量、孔隙度的大小与分布及烧结时的气氛等。如能适当掌握各种工艺因素,便可以制得高质量的软磁另件。  相似文献   
8.
以生产中多次正火仍无法消除粗大组织的车轴钢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循环热处理对车轴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热处理工艺细化组织和提高冲击韧性的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7422厂成功地研制出了丰远系列中央热水机组,并通过了陕西省环保局大气检测中心和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常压生活锅炉检测中心的鉴定,获得了陕西省生产消烟除尘装置制造许可证。该机组自销售3台后,后续合同陆续签订。计划1999年底销售10台以上,产值突破200万元。丰远系列中央热水机组是配合国家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适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高新技术产品。它采用内循环全湿结构炉体,具有安全、高效、节能、无污染、占地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燃料采用柴油、天然气等,烟尘及废气排放浓度均低于国家标…  相似文献   
10.
钢的过热与过烧,在金相显微组织上既有联系,又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过烧钢中除因过热而引起灼组织形态外,奥氏体晶界区开始出现局部熔化现象,甚至出现晶粒分离。当炉气沿分离的品界渗入时,便可能形成氧化物夹杂,并伴随有晶界区脱碳现象。因此,金相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