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机构———三轴差速器 ,讲述了该机构的设计原理 ,并举例说明了其在管道机器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法测算金属材料内部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采用X射线法测量经感应加热淬火后的45号钢试样内部的残余应力的原理和方法.试验表明,用X射线法测量和用修正公式计算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分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镧对Zn-22%Al减振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测试抗拉强度的自然时效、人工时效曲线,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微量La对Zn-22%Al减振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具有细化Zn-22%Al合金的组织并阻碍时效时晶粒长大和等轴程度降低的作用;在低于温轧温度(80?℃)下时效时,加La和不加La的Zn-22%Al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保持不变;La可提高Zn-22%Al合金的强度以及时效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机械合金化-放电等离子烧结(MA-SPS)技术制备纳米结构Cu/C自润滑复合材料。利用XRD、DSC、TEM分析机械合金化粉末和SPS烧结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球磨24h后,Cu-C不互溶体系形成了纳米晶铜、非晶碳和纳米结构过饱和固溶体等亚稳相。SPS烧结后,Cu/C复合材料仍保持纳米结构。MA-SPS的双重活化机制,使粉末的烧结活性大大提高,在600℃烧结3min即可获得致密的纳米结构Cu/C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亚共晶Al-Si合金共晶团的形核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亚共晶Al-Si合金共晶团的形核与生长。通过揭示共晶团和结晶位向的分析发现:在同一个共晶团中Si相和Al相都不是单晶体,而是由不同位向的小"晶粒"构成的。提出不能依据共晶团中Al相与周围初生枝晶Al相的位向关系来确定共晶的形核模式的建议。然而,初生枝晶铝相的演化显著影响随后的共晶形核与生长。涉及的杂质元素使共晶Si的形貌由粗大的片状转变成细小的纤维状的变质行为,可能与共晶的形核无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销盘式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不同显微组织的4Cr5MoSiV1钢在25℃和400℃下进行了干磨损试验,研究了显微组织对其耐磨性的影响,并探讨了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4Cr5MoSiV1钢在室温下主要为粘着磨损,其耐磨性不仅取决于材料的硬度,还与其断裂抗力有关;400℃时的磨损为氧化磨损,但已超越了Quinn型氧化轻微磨损,其耐磨性取决于材料的硬度、韧性以及热稳定性。室温耐磨组织应具有高的硬度和一定的断裂抗力,而高温耐磨组织应具有高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及一定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比研究了感应淬火40Cr钢的残余应力对回火与不回火处理试样的疲劳性能和扭转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Cr钢感应加热淬火后不经回火处理的试样,其疲劳强度和扭转强度较高,而且可以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8.
锆对高阻尼Zn—22%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测试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的强度-时间关系曲线,以及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探讨了微量锆对经80℃轧制的Zn22%Al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于80℃的温轧温度下时效时,加0.08%~0.32%Zr和不加Zr的Zn22%Al合金的强度保持不变。锆具有细化Zn22%Al合金的组织并阻碍时效时晶粒长大和等轴程度降低的作用。锆还可提高Zn22%Al合金的强度和时效时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在三个不同含锆量的Zn22%Al合金中,含0.18%Zr的合金强度最高,而且最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采用X射线法测量经感应加热淬火后的45号钢试样内部残余应力的原理和方法。试验表明,用X射线法测量和用修正计算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分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对过共晶Al-20%Si合金进行变质和合金化处理,并在不同环境温度下进行摩擦磨损测试。结果表明,经过Cu-P中间合金变质后的初晶Si相和共晶Si相明显细化和钝化,再添加1.5%Zr(质量分数)后初晶Si相的粒径更小,为20-40μm,且趋于球形。共晶Si相呈纤维状或短棒状,长度明显变短(≤50μm)。以上3种合金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都出现了从轻微磨损到严重磨损的转变,且转变载荷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室温下3种合金的磨损曲线差异不大,但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经变质和合金化处理后,发生磨损转变的载荷明显减小,细化的初晶和共晶Si相提高了合金的性能,特别是高温耐磨性能。这归因于细化的Si相避免了应力集中和磨损过程中的直接破碎化,在高温磨损阶段磨损表面易形成机械混合层,阻碍合金与对磨副的直接接触,降低磨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