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3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采用循环电镀装置及硫酸盐体系,在镀液pH值和温度、镀液流速和阴极电流密度保持一定的条件下,研究硝酸钠对Zn-SiO2复合电镀的作用。在我们的实验范围内,当镀液中硝酸钠浓度超过0.5g/L时,镀层SiO2含量随它的增加而上升,相应复合镀层的颜色白灰色逐渐变为黑灰色。在高速电镀条件下,NaNO3能提高SiO2共析度。在5%NaCl溶液浸泡实验中,Zn-SiO2复合镀层和纯锌镀层的电位变化规律非常不同。在中性盐雾试验中,Zn-SiO2复合镀层试样的出红锈时间比镀覆相同厚度纯粹镀层试样的要长得多,且前者红诱发展缓慢。借助SEM和EDX,我们发现Zn-SiO2复合镀层上有富Si层存在,这一点可以帮助解释硝酸钠能够提高镀层SiO2含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高电流密度下Zn-Ni合金电镀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0~30A/dm~2电流密度范围内对硫酸盐体系锌-镍合金电沉积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准动态锌-镍合金电镀工艺。锌-镍合金电沉积是异常共沉积。[NiSO_4·6H_2O]/[NiSO_4·6H_2O十ZnSO_4·7H_2O]浓度比增加使镀层中镍含量增大;电流密度增加使镀层中镍含量下降。准动态锌-镍合金电镀工艺阴极电流效率为95%,电沉积速度为38g/m ̄2·min;镀得的镀层外观为青白色带有金属光泽的良好镀层,组织细密,镍含量11%~13%,属于单一γ相结构;镀层结合力合格,耐蚀性是镀锌层的4.5倍。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了酸性氯化物体系中不溶性阳极、可溶性阳极对Zn-Ni合金电镀的影响。采用Zn、Ni分立阳极分流控制、外加微孔膜的方法达到了使镀液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硫酸盐体系中电沉积锌-铁合金镀层,讨论了电解液成分、pH值、电流密度对镀层成分的影响,同时优选出制取Zn-18%Fe镀层的最佳电解液成分与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Ti基IrO2+Ta2O5涂层中氧化物附着量的XRF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传统热解法制得的Ti基IrO2+Ta2O5涂层进行了X射线普(EDX)及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涂层中C1元素的含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至500℃后已降为较低数值(2%),此温度下Ir组元几乎以IrO2晶体相存在。Ti基金属的热重分析(TGA)表明,500℃下经4h预氧化后,该基体金属已不再化增重。结合涂层EDW、XRD及Ti基TGA测试结果,确定了X射线荧光分析(XRF)用标准试  相似文献   
6.
通过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并结合 X射线衍射技术对 Ir O2 +Ta2 O5 混合氧化物的热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摩尔分数 x<2 5 %时 ,在混合氯盐体系 x H2 Ir Cl6 +(1- x)Ta Cl5 中 ,热解产物中的固溶体为β相 (β- Ta2 O5 中固溶了 Ir组元 ) ;x≥ 2 5 %时 ,生成的固溶体为固溶了 Ta组元的 Ir O2 金红石相 ,而且数量在两个以上 ;只有当 x≥ 42 .86 %时 ,其中的金红石相固溶体才是稳定的。 Ir和 Ta组元在热解过程中相互促进的作用强度顺序为 :x=5 .2 6 % x=6 6 .7%。在低 Ir含量 (x=5 .2 6 % )下或低 Ta含量 (x=6 6 .7% )体系中 ,在高温下主组元的热解受第二组元所抑制  相似文献   
7.
Ti基IrO2+Ta2O5涂层阳极的析氧电催化活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极化曲线与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研究了Ti基IrO2 Ta2O5阳极的析氧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IrO2含量为70%(摩尔分数)时,混合氧化物阳极表面具有具有最高的析氧活性,这缘于该成分含量阳极中活性组元IrO2的真实表面度达到最大;而且,由于表面析出晶粒的最细化,在析氧电位下受析出氧氧的冲击,该成分阳极表面的活性点数目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由此提出决定氧化物阳析氧电催化活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判据。  相似文献   
8.
用交流阻抗技术确定船用钢的最佳阴极保护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目前海上船舶和建筑物几乎都采用了牺牲阳极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措施。按照不同材质和涂层,选择最佳阴极保护电位是保证保护效果并防止过保护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研究内容。到目前为止在通常的使用环境中(中性水溶液,土壤等),还只是依靠经验来确定,都选用比自然腐蚀电位大约负0.3伏的电位值作为最佳阴极保护电位值,也有的利用阴极极化曲线的弯曲点来确定。最近水流徹等用交流阻抗技术做了这方面的探讨。我们结合船用钢的阴极保护工作,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不同表面状态下电极的交流阻抗特征及确定最佳阴极保护电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关于孔蚀的发生机理,迄今已提出了多种模型。随着交流阻抗测试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不少作者将阻抗技术应用于孔蚀及其它局部腐蚀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阻抗技术在界面反应及有关界面现象的研究中有很大的优越性;同时它又具有时间平均和面积平均的特性,因而,在应用于局部腐蚀研究时,阻抗分析必须考虑时间因素和面积因素的影响。曹楚南等研究了钝态电极处于孔蚀诱导期和发展期的阻抗频谱特征,发现钝化膜穿孔前,在sluyters图上高频区出现一个容抗圈的同时,还有低频感抗或电感性实部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浸泡实验及电化学方法对几种导电辊材料在间断阴极状态下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导电辊腐蚀失效的原因;探讨了其影响因素,以及材料腐蚀行为与其钝化、再钝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