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6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渗碳轴承钢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强韧化机制。研究表明,随着淬回火温度升高和回火次数增加以及采用深冷工艺,渗碳轴承钢的强度与硬度增加,冲击韧性值下降。采用910℃淬火和180℃二次回火,轴承钢材料性能可达到硬度HRC452,抗拉强度Rm为1450MPa,屈服强度ReL为1240MPa,AKU为105J,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控制在1%以下。试验钢良好的强韧性配合主要来自于晶粒的细化、超细马氏体板条和均匀弥散的细小碳化物的析出;尺寸稳定性的效果主要是残余奥氏体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黄河北某段膨胀岩高地下水位复杂地质环境施工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段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以及其对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提出采取"放为主,抗为辅"的施工理念。通过施工中的各种不同的排水措施的实施,较好的完成了施工任务,经过长时间的检测,施工质量满足要求,工程可安全的运行。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实践证明"放为主,抗为辅"的施工理念能够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利用电热爆炸超高速喷涂设备,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喷涂了含TiB2分别为0、10和20%(质量分数,%)的NiAl复合涂层.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均由亚微米晶粒组成,涂层与基体间为冶金结合.加入TiB2显著的提高了NiAl的硬度.在1000℃的等温氧化实验结果表明,NiAl涂层的抗氧化性高于NiAl-TiB2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该方法探测采空区的依据及判定标准,并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焦作矿区段采空区探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15 0 0MPa级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的第一类回火脆性开始温度高于 36 0℃。实验表明 ,这并非由于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韧化 ,而是与无碳化物贝氏体中的膜状残留奥氏体有关。无碳化物贝氏体中机械稳定性较高的残留奥氏体可能是导致无碳化物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钢第一类回火脆性开始温度升高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采用空冷和油淬方式分别处理成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和马氏体组织,探讨了显微组织和回火温度对钢的强韧性的影响.电镜分析表明,空冷处理的低碳Mn-Cr系和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中的贝氏体分别为典型贝氏体和无碳化物贝氏体.Formaster-F相变仪测定表明经空冷处理后,两种钢复相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均约为20%.力学性能实验表明,空冷低碳Mn-Cr系合金钢在未回火状态下就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油淬后的低温回火脆性开始温度约为220℃,而空冷后其低温回火脆性开始温度提高至360℃以上.示波冲击实验表明,未回火状态的空冷低碳Mn-Cr系低合金钢和360℃回火后的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冲击韧度是由于在该状态下实验钢具有较高的裂纹扩展功所致,因此,空冷低碳Mn-Cr系合金钢可在未回火状态下使用,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必须在回火后使用,经340-360℃回火后,空冷低碳Mn-Si-Cr系低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这一级的钢于1050~1150℃温度范围内,在氮气中氮进行上升扩散,淬火得到高氮马氏体或高氮奥氏体渗层。低碳、低氮马氏体类可能是含氮淬硬层形成硬的马氏体渗层,可用于不锈钢轴承和工具;双相不锈钢处理后获得高强度奥氏体渗层,可以减轻泵的气蚀。与碳元素相比,溶入的氮可以提高耐蚀性。该工艺与普通渗氮处理的本质区别在于氮是溶入奥氏作中而不是在铁素体中沉淀析出。  相似文献   
8.
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总结了清华大学贝氏体相变研究组在贝氏体相变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 :①利用TEM、AFM、STM发现了钢及有色合金中的贝氏体超精细结构 ;②利用STM发现贝氏体表面浮突大多是由与超亚单元相对应的“帐篷型”小浮突群组成的 ;③利用TEM和STM证实了三维巨型台阶存在的普遍性和可动性 ;④发现钢中贝氏体碳化物在α/γ界面的γ侧形核并向奥氏体内生长 ;⑤概述了贝氏体的激发形核 台阶长大机制及其理论计算 ;⑥用前述相变机制解释了贝氏体的多层次复杂结构 ,以及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等不同形态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用硬铝线的电导率,开发节能导线为国家电网公司所倡导。通过对硬铝线进行不同温度下的中间退火,研究了回复、再结晶对硬铝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硬铝线进行180℃回复处理,可在保持硬铝线强度的前提下使其电导率提高0.5%IACS,对硬铝线进行300℃再结晶中间退火可使硬铝线的电导率提高1.5%IACS,但使硬铝线的强度降至140 MPa。再结晶退火过程中过饱和固溶Fe的脱溶析出是导致硬铝线导电率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贝氏体钢的强韧化途径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发现在粒状贝氏体组织中,控制其小岛尺寸、数量和分布,可获良好强性,研制出粒状贝氏体钢。首次用粥的仿晶界型铁素作韧性与粒贝结合,可获优良强韧性,并研制出此类复相钢。通过合金设计,在空冷条件下获得具有超精细结构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贝氏体各层次单元由奥氏体膜包围,使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具有优良的强韧性,并研制出此类高强高韧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