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锂渣在碱溶液中的选择性溶出特性研究为出发点,计算锂渣中的Si、Al和Ca在不同碱-水热环境下的溶出率,分析锂渣在处理前后的物相组成、产物类型和微观形貌,探究碱-水热环境下锂渣的火山灰活性和溶出组分间的反应行为.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的提高有利于锂渣中锂辉石等成分溶解和Si、Al与Ca溶出;温度和溶出时间是碱激发锂渣反应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60℃以上的碱-水热环境下,锂渣的火山灰活性能够有效激发,锂渣中各可溶出元素的溶出率显著提高,并伴有大量反应产物生成.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自动化建造技术,在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针对混凝土3D打印技术目前在低碳性方面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系统性介绍。相较于传统建造方式,3D打印技术省人工、免模板的特点带来了建造人员结构以及成型工艺的改变,使得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量大幅下降,同时减少了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高设计自由度为多种低碳化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选择;拓扑优化、节能-增材制造一体化、可拆卸再建造等结构设计策略有助于节约原材料、降低运行能耗以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此外,材料低碳是目前3D打印低碳混凝土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3D打印技术与固废利用、轻质、地聚物、纤维增强等低碳化混凝土体系的结合是进一步创新优化低碳性的有效途径。未来,混凝土3D打印技术将依赖于工艺优化、结构设计、材料研发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助力建筑领域实现自动化和绿色低碳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不同掺量的镍铁渣混凝土,对其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进行了测试,并使用压汞法对同配比净浆的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铁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镍铁渣掺量的提高出现先提高后下降的现象,这与孔结构变化有显著关系。当镍铁渣掺量在20%以上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为缓慢,经90 d龄期养护后基本可以弥补早期形成的强度差。镍铁渣的掺入降低了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提高。蒸汽养护可以一定程度激发镍铁渣的活性,但并不能弥补其取代水泥造成的强度损失。20%掺量以内的镍铁渣混凝土具有比纯水泥混凝土较小的干燥收缩,这与镍铁渣掺入后混凝土孔隙率降低、弹性模量提高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3D打印混凝土技术凭借着免模板、高自动化与智能化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工程等领域出现了诸多的成功应用案例。但是,3D打印工艺对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的混凝土相关标准与规范无法指导3D打印混凝土的设计。同时,受打印工艺的影响,3D打印混凝土的硬化性能和配筋技术也与传统混凝土有所差异。因此,本文从流变与可打印性能、配合比设计与制备、硬化性能及特点,以及配筋技术四个方面对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为了全面展示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3D打印混凝土工程案例以及特殊类型的3D打印混凝土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为3D打印混凝土的后续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纤维掺入对3D打印混凝土(3DPC)性能的影响,通过掺入聚乙烯醇(PVA)、聚丙烯(PP)纤维以及剑麻纤维,探究了纤维对3DPC流变性能、打印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孔结构的影响规律。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3DPC的静态屈服应力与三种纤维的掺量均呈线性上升关系,但纤维对3DPC流变性能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打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VA纤维的掺入会降低3DPC的可挤出性,但能明显提高挤出后混凝土的尺寸均匀性。力学性能与孔结构的测试结果表明,PP纤维对3DPC抗压强度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剑麻纤维对3DPC抗折强度有最显著的增强效果,而纤维掺量提高会降低3DPC表观密度,使内部孔隙率增加,从而导致高掺量纤维的增强效果弱于低掺量纤维。  相似文献   
6.
以开放建筑思想为主导的旧城更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首先总结了当今旧城更新的现实与问题,分析了开放建筑思想运用到旧城更新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最后提出以开放建筑思想为主导的旧城更新可能的方法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Backscattered electron images (BSE) obtain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ITZ) in concrete. Influences of aggregate size (5, 10, 20, and 30 mm), water to cement ratio (0.23, 0.35 and 0.53) and curing time (from 3d to 90d) 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coarse aggregate and bulk cement matrix were investigated. The volume percentage of detectable porosity and unhydrated cement in ITZ wa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matrix of various concretes. Nanoindentation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ITZ and matrix, and the elastic modulus of concrete was then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Lu & Torquato model and self-consistence scheme by using the ITZ thick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obtained from this investig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ickness of ITZ in concrete vary with a variety of factors, like aggregate size, water to cement ratio and curing time. The relative low elastic properties of ITZ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especially for early age concrete.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合装甲抗高速厘米级破片开展研究,用弹道炮发射高速圆柱体破片,对复合装甲结构靶进行侵彻试验,模拟全预制破片杀伤战斗部爆炸破片对复合装甲的侵彻作用.结果表明:钢板与复合材料防弹板组成的复合装甲能防护1600 m/s以上的高速破片侵彻.用Autodyn三维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一致,由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复合装甲各组分吸能及消耗弹体质量情况,研究结果可为钢/陶瓷/UHMWPE复合装甲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发展井下多功能核磁共振流体分析实验方法,达到对储层条件下地层流体污染程度的监控和流体特性的量化评价。以实验样机为基础,着重研究了在线获取样品信息探测的方法。建立单线圈模型研究流动测量纵向弛豫时间,从信号检测的物理机制入手,研究运动测量对信号的影响;发展了一种测量处理扩散系数的方法;利用制作的样机进行了验证性实验,实现了纵向弛豫时间(流动流体)、横向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静止流体)参数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聚脲材料在准静态及动态载荷加载下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开展了霍普金森压杆冲击试验研究.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霍普金森杆对聚脲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获得各应变率下材料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准静态载荷加载下的聚脲材料切线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呈现类似指数函数增长趋势,动态载荷加载下呈现类似线性降低趋势;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聚脲材料强度(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断裂能逐渐增加.由此可见:聚脲材料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聚脲材料高应变率载荷加载下的"递减硬化"特性与聚脲抗爆、抗冲击特性密切相关;从低应变率到高应变率加载,聚脲材料存在有橡胶态到玻璃态的转变,强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