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中高深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测井资料更多应用在地质研究实践中,采用测井数据预测黏土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并研究黏土矿物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富集规律和演化特征。以东营凹陷为研究区,在测井参数和黏土矿物之间进行多元回归,得出预测黏土矿物的4个多元回归方程。通过计算东营凹陷9口典型井沙三下顶西和沙四上顶面的黏土矿物,认为黏土矿物的富集符合沉积环境的变化,并且随埋深增加,具有伊蒙混层向伊利石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分析了新窖(3年)和老窖(30年)不同深度窖泥(Pit Mud, PM)的有机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关联度,以期了解窖泥在垂直维度的老化成熟规律。方法: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规律,结合相关性分析有机酸与微生物的作用规律。结果:垂直维度窖泥深层(4~10 cm)和浅层(0~4 cm)存在明显差异,老窖池浅层窖泥中的主要微生物属是Caproiciproducens,深层窖泥中Fastidiosipila和Hydrogenispora占据主导;而在新窖泥中,浅层和深层窖泥中占据主导的均是Lactobacillus、Bacillus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2,且相对丰度随窖泥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理化因子方面,新老窖池浅层窖泥与水分、己酸、丁酸、乳酸、乙酸和腐殖质的含量呈正相关,深层窖泥与氨态氮、有效磷和pH的含量呈正相关。有机酸和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老窖池中Caloramatoraceae与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新窖池中Lactobacillus和Hydrogenispora与有机酸含量呈正相关,Caproiciproducens与新老窖池有机酸含量均呈正相关。结论:本文探究了新老窖泥垂直维度的原核生物群落结构演替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联,为窖泥养护和窖池微生物群落的成熟和稳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随机模拟技术的特性与不足,提出基于地震反演成果的建模策略,以提高建模精度。随机模拟只能恢复各参数的宏观统计规律,实现"数学真实",地震正演模型证实其模拟结果偏离"地质真实"。研究表明,利用地震正演可验证地质模型的可靠性,以地震反演成果约束地质建模能提高模型精度,逼近"地质真实",保持输入数据的统计规律,与地震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与油田生产动态有效吻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中高渗油藏分段压裂井开采机理和渗流规律,通过分段压裂物理模型的岩样筛选、模型制作和封装、模型抽真空及有效驱动的物理模拟评价等方法研究,进一步结合油藏压裂渗流规律。在相同驱替压差下,分段压裂井的压力梯度值要比普通井的压力梯度值高,且随着压裂裂缝半缝长的增加,压力梯度值也增加;当井段长度一定时,储层渗透率越低,分段压裂井的最佳分段数越多;当储层渗透率一定时,井段长度越长,压裂的最佳段数也越多。最佳裂缝半缝长反而呈现减小的趋势;对于油藏压裂井开采来说,对产量最为敏感的是压裂段数,其次是裂缝半缝长,而裂缝导流能力最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转谷氨酰胺酶改善酸乳质构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酶添加量为0.86g/L,温度为44℃处理43min,酸乳的凝胶强度可达到0.306N,比未处理制备的发酵乳凝胶强度提高了229%。  相似文献   
7.
张杰  许姗姗  袁凌云 《计算机应用》2022,42(7):2104-2111
边缘计算的出现扩展了物联网(IoT)云-终端架构的范畴,在减少终端设备海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时延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针对IoT边缘节点与海量异构设备间的数据安全和管理问题,并考虑到目前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系统中数据的安全管理,提出基于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的IoT访问控制模型SC-ABAC。首先,提出集成边缘计算的IoT访问控制架构,并结合智能合约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提出并设计了SC-ABAC;然后,给出工作量证明(PoW)共识算法的优化和SC-ABAC的访问控制管理流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区块连续访问下的耗时随次数呈线性增长,连续访问过程中央处理器(CPU)的利用率稳定,安全性良好。本模型下仅查询过程存在调用合约的耗时随次数呈线性增长,策略添加和判断过程的耗时均为常数级,且优化的共识机制较PoW每100块区块共识耗时降低约18.37个百分点。可见,该模型可在IoT环境中提供去中心化、细颗粒度和动态的访问控制管理,并可在分布式系统中更快达成共识以确保数据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对分离自香港米埔红树林放线菌XY-R10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抑菌活性。采用R2A和ISP-2培养基分离和纯化菌株。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菌株16S rRNA序列,利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学分析,初步鉴定该菌可能为拟孢囊菌属的Kibdelosporangium phytohabitans。通过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研究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发现其具有广谱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初步分离发现粗提物中可能存在多个活性成分,结合液相-串联高分辨质谱分析,鉴定出活性成分Maipomycin A,它对表皮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副溶血弧菌有抑菌活性。该文为挖掘红树林微生物资源、抗菌药物的开发,以及食品工业寻找新的抑菌防腐物质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贮存在新疆和广东的5 个不同年份(2008年、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普洱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普洱生茶中的主要品质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多元统计技术对化学成分差异性聚类,通过变量重要性因子结合S-plot图方法对不同贮存地茶样的特征性差异性成分筛选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在新疆地区普洱生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降解速率慢于广东地区,但综合品质优于广东地区。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广东地区除没食子酸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茶氨酸等主要特征品质成分含量低于新疆地区,同时转化速率快于新疆地区。挥发性物质研究表明,大马士酮、2,6,6-三甲基-1-环己烯-1-羧醛、α-松油醇、香叶基丙酮、棕榈油酸、β-环柠檬醛、亚麻酸、橙花醇、苯甲醛和亚油酸为重要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相比于广东地区挥发性物质的剧烈变化,新疆地区挥发性物质变化较为缓慢。研究结果可为茶叶的科学贮存提供理论依据,也有利于引导市场进行科学消费。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不同肥瘦配比猪肉的新鲜度,对4℃恒温贮藏条件下的新鲜猪肉进行挥发性盐基总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检测和营养成分检测,同时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挥发性气味的信息。以传感器阵列特征值为自变量建立蛋白质、脂肪的回归预测模型,分别对不同肥瘦配比的猪肉样本建立不分类和分类2种TVB-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先分类再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效果更优,将样本进行二分类建立2个模型后,模型训练组的相关系数达0.994、0.985(p<0.01),预测组的相关系数达到0.984、0.979(p<0.01);模型的绝对误差小而且分布区间集中,训练组和预测组各有86%、62.6%的样本的绝对误差在0~1之间;训练组中没有绝对误差大于2.5的样本,预测组中仅有8.5%的样本绝对误差大于2.5。电子鼻传感器特征信号与TVB-N数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电子鼻可以快速预测出不同肥瘦配比猪肉在贮藏期间TVB-N含量的变化,进而无损的评价猪肉的新鲜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