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观察纤维前驱体酸沥滤前后的形貌和结构变化,通过ICP分析Na^(+)的沥出过程,研究了盐酸浓度、温度以及沥滤时间对纤维前驱体Na^(+)沥出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硅氧纤维前驱体在90℃的3 mol/L盐酸溶液中沥滤12h后,纤维中的Na^(+)沥出率达到85%以上;当盐酸浓度为5mol/L时,沥滤后纤维的强度保留率最高。在酸沥滤过程中纤维中的Na^(+)与盐酸中的H^(+)置换,在热处理过程中羟基进一步聚合脱水补强玻璃网络体,实现纤维强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耐候钢材表面预置含有不同氧化锆(ZrO2)含量的搪瓷釉料,经烧结制备搪瓷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学轮廓仪、固体密度仪、同步热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不同ZrO2含量对瓷层的组织结构及耐酸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ZrO2质量分数小于1.0%时,结构更加致密完整,其体积密度、氧原子堆积密度以及耐酸性均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而上升;当ZrO2掺杂量超过1.0%后,瓷层表面缺陷增多,结构稳定性以及耐酸性能均随着ZrO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当ZrO2掺杂量为1.0%时,瓷层耐酸性能最优,酸腐蚀量低至4.72 g/m2.适量掺杂ZrO2能够有效增强瓷层网络结构,改善致密性,提高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玻璃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空气有一定的污染。本文对不同玻璃熔窑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来估算玻璃生产过程SO_2和NO_x的排放量及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全氧燃烧或还原气氛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5.
以SACM(SiO_2-Al2O3-CaO-MgO)高强玻璃纤维体系为基础,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ZrO_2,研究其玻璃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在SACM高强玻璃纤维体系中,玻璃纤维直径越小,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随着ZrO_2质量分数的增加,玻璃纤维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玻璃样品的质量损失率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玻璃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在ZrO_2质量分数为1%时,出现极大值。  相似文献   
6.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铈掺杂二氧化锡超细粉体,平均粒径为20nm,并制得氧化锡电极样品。主要研究了在氧化锡电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e对电极导电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XRD、SEM和电阻率表征样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e掺杂有利于提高SnO2电极的导电性能,并随Ce含量增加,导电性也提高。共沉淀制得的原料粉体具有纯度高、掺杂均匀等特点,有利于充分发挥添加剂在SnO2电极中起到的提高导电性能的作用,且共沉淀法操作较简便,易实现从实验室制备到实际生产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高硅氧玻璃纤维应用广泛、性能优异.目前制备高硅氧特种玻璃纤维的主要方法是酸沥滤.酸沥滤法是将玻璃纤维原纱通过酸沥滤,热处理等工艺制备得到高硅氧玻璃纤维.采用Raman光谱研究SiO2-Na2O二元系玻纤在酸沥滤、热处理工艺制备高硅氧玻璃纤维过程中的纤维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酸沥滤过程使硅氧四面体的弯曲振动峰和不对称伸缩振...  相似文献   
8.
采用涂覆法制备了具有ZrO2-玻璃基抗氧化涂层的钼基体试样,通过对试样进行不同工艺的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和温度对涂层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300℃热处理20 min的涂层,结构致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天然玄武岩为原料,利用电熔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直径的连续玄武岩纤维,并采用直接浸渍模版法制备复合材料。通过强度、化学稳定性及微观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该连续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座日产34 t保温瓶胆玻璃全电熔窑的介绍和前期调试中遇到的问题,表明玻璃电熔窑整体熔化效果良好,利用多边形全电熔窑熔化保温瓶胆玻璃是可行的,为保温瓶玻璃的全电熔窑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