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某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对象,考察了交替式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并采用高通量测试技术分析系统除磷污泥的菌群结构。通过60天的启动试验,系统内反硝化聚磷菌占聚磷菌总数的比例由21.3%提高到94.4%,出水磷在0.6mg/L左右。通过逐步增加进水氨氮的方法运行2个月,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稳定。在进水P浓度为6.4mg/L,保持进水N/P比为8.8,交替厌/缺氧-好氧双膜反硝化除磷工艺效能最优,可达0.12kgN/(m3?d)和0.018kgP/(m3?d),出水总磷(TP)0.8mg/L,总氮(TN)12mg/L,出水COD、NH3-N和TN达到国家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周期试验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ORP值)均可作为厌氧释磷的控制参数,ORP也可指示缺氧吸磷的终点。典型周期内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消耗量与磷的吸收量基本呈线性关系。系统内污泥多样性约为种泥的0.5倍,在“门”、“属”分类级别上分别以ProteobacteriaXanthomonadales-nobank为主。  相似文献   
2.
于晨阳  毛缜 《化工进展》2015,34(5):1453-1458
针对高浓度间甲酚废水难降解的问题,通过筛选获得一株高效降解间甲酚的菌株,并进一步探究其对间甲酚的降解特性和降解动力学.本文从某焦化厂活性污泥中经过驯化、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以间甲酚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降解菌株,对其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通过测定培养液中间甲酚的剩余浓度,考察在菌株对间甲酚的最佳降解条件;并采用Haldane模型来模拟菌株降解间甲酚的动力学行为.将分离得到的菌株命名为SMC,初步鉴定为Bacillus cereus;在pH值为7.5、温度为30℃、摇床转速为150r/min的最佳培养条件下,菌株SMC在48h内对浓度1600mg/L的间甲酚降解率达97.81%,对间甲酚最大耐受能力为1900mg/L;经过Haldane模型拟合后的动力学参数为μmax=0.01252h-1,KS=34.58mg/L,Ki=479.5mg/L(R2=0.932).菌株SMC对间甲酚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高效处理含酚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大豆黄酮对衰老小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豆黄酮在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组织氧化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了探讨.将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衰老对照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生理盐水对照组、大豆黄酮大剂量组、大豆黄酮小剂量组,检测了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显示大豆黄酮可减少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肝脏中MDA的含量,并可提高肝组织中SOD、GSH—Px的活性.提示大豆黄酮能够促进肝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清除肝组织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对衰老小鼠的肝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紫外线作为诱变剂,处理从徐州矿区污水处理站曝气池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COD的菌株Z1、Z4,分别为紫外照射20s,40s和1min,得出紫外射线诱变菌种在40s条件下取得较好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