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为研究巴氏杀菌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规律,将4株单增李斯特菌混合接种到巴氏杀菌奶中,并分别置于4、8、12、16、20、25、30、37、40、43℃条件下恒温培养,间隔时间取样计数。使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IPMP 2013软件,将4~43℃条件下得的生长数据分别代入Huang模型和Baranyi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动力学特征。在所有温度下均可以观察到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所有生长曲线都显示出滞后期,指数期和稳定期。综合比较2种初级模型的RMSE、RSE、AIC和生长速率,确定Baranyi模型和Huang模型均适合描述巴氏杀菌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且具有等同的拟合效果。采用Ratkowsky平方根模型、Huang平方根模型和Cardinal模型描述温度对巴氏杀菌奶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速率的影响。研究表明:3种模型都能用于评价温度对其生长速率的影响。Ratkowsky平方根模型预测的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最高温度为0.218℃和46.389℃,与文献报道的更为接近。因此,Ratkowsky平方根模型比Huang平方根模型和Cardinal模型更适合描述温度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建立的模型可为相关监管部门开展巴氏杀菌奶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立式高速泵在运行中出现的主油泵损坏、介质机械密封寿命短、泵体扩压器冲刷问题、齿轮箱振动大、油系统油压低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造方案,使其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利用鲍鱼内脏结缔组织为原料,通过酶解法制备内脏多肽,研究鲍鱼内脏蛋白的抗氧化性。考察底物质量分数(1%~5%),酶添加量(3 000~15 000 U/g),酶解温度(40~60℃),酶解时间(1~5 h), pH (5.5~7.5)对鲍鱼内脏抗氧化性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优化出抗氧化肽的最佳制备工艺,进一步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为最适水解酶,在底物质量分数4.29%、酶添加量10 533.76 U/g、酶解时间3.87 h、酶解温度50℃、pH 6.5,抗氧化肽的酶解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9.18%,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4.61 mg/mL, 16.24 mg/mL和17.41 mg/mL。说明鲍鱼内脏结缔组织能够制备得到良好抗氧化性的蛋白肽。  相似文献   
4.
鸡肉中沙门氏菌和背景菌群生长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一级模型和二级模型描述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背景菌群的生长动力学模型。用两种沙门氏菌血清型(鼠伤寒沙门氏菌(CICC22956)和肠炎沙门氏菌(CICC21482))的混合物接种到鸡肉样品中,分别将其在8、12、16、20、25、30、33、37、40、43 ℃下恒温培养。除了8 ℃以外,在其他温度下都可以观察到沙门氏菌和背景菌群的生长。将12~43 ℃下得到的微生物生长数据分别用一级模型Huang模型、Baranyi模型进行拟合,根据方差分析的结果,两种一级模型在模拟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背景菌群的生长精确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适合描述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背景菌群的生长。采用3 个二级模型(Ratkowsky平方根模型、Huang平方根模型和Cardinal模型)描述温度对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和背景菌群生长速率的影响。Cardinal模型低估了低温下微生物的生长速率,Huang平方根模型预测的沙门氏菌最低(7.81 ℃)和最高(49.67 ℃)生长温度与文献报道更为接近。Ratkowsky平方根模型描述的温度范围较广,更适合描述菌种复杂的背景菌群的生长速率。本研究结果可对食品工业和监管机构预测鸡肉样品中沙门氏菌的生长以及肉制品中该微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壳牌粉煤气化工艺中飞灰过滤器所用的陶瓷滤芯和金属滤芯进行了对比总结。在试验条件下,金属滤芯的多孔性能和力学性能均优于陶瓷滤芯;在实际应用条件下,H_2S气体可与金属滤芯的基体发生反应而造成腐蚀,且腐蚀程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加深。由于国内整炉使用金属滤芯的企业较少且运行时间相对较短,其使用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鲜切雪莲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鲜切雪莲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规律,将4株单增李斯特菌混合接种至鲜切雪莲果表面,并分别置于4℃,10℃,16℃,20℃,25℃,30℃,37℃,40℃和43℃条件下培养,间隔时间取样计数,所得的生长数据分别代入Baranyi模型和Huang模型进行拟合,经综合比较2种初级模型的RMSE、RSE、AIC和生长速率,确定Baranyi模型和Huang模型均适合描述鲜切雪莲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且具有等同的拟合效果。选取Huang平方根模型、Cardinal模型、Arrhenius-type模型描述温度对单增李斯特菌生长速率的影响,并通过Huang平方根模型和Cardinal模型估算单增李斯特菌的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通过Cardinal模型估算单增李斯特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速率,研究结果还表明Arrhenius-type模型能更准确地描述低温(4℃)条件下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速率。建立的模型可为相关监管部门开展鲜切果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