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3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耐热等级较高的二氮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该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冲击韧性及断裂韧性(K<,IC>).结果表明:PPESK的加入提高了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及韧性,基体冲击强度最大提高了16%,K<,IC>值最大提高了108%.并采用连续S-玻璃纤维和...  相似文献   
2.
新型耐热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DHPZ)为原料,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砜预聚物(PPES),再与顺丁烯二酸酐反应得到不同聚合度的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PPES-BMI)。采用FT-IR和1H-NMR对其分子链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聚合物分子质量和溶解性能。通过TGA分析和冲击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含量、不同聚合度的PPES-BMI对PPES-BMI/DGEBA复合体系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ES-BMI含量增加,体系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失重温度上升;PPES-BMI质量分数为35%,DP=20的PPES-BMI/DGEBA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最大,达到2.67 kJ/m2,增幅为75.8%。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熔法制备了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环氧树脂(E-51)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共混物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借助Ozawa和Kissinger等方法确定了PPESK增韧E-51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包括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指前因子A和反应级数n;结果表明,采用新型高性能热塑性树脂PPESK增韧环氧树脂不仅在工艺上具有可行性,而且PPESK的加入降低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促进了固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液共混及原位复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杂萘联苯聚醚砜酮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形貌,并对材料性能进行研究.对比两种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原位复合法制备,碳管在基体中有较好的分散和界面结合,其力学性能和导电性优于溶液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当碳管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原位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和强度分别为2.4GPa和107.6MPa,其体积电阻率达到1.0×106 Ω·cm,5%热失重温度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5.
新型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环氧树脂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二氮杂萘联苯结构的双马来酰亚胺(DHPZ-BM I)与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复合固化剂固化环氧树脂(E-51)。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该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求得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63.28 kJ/mol,碰撞因子A=1.55×106s-1,反应级数n=0.89,该体系与链延长型双马来酰亚胺PPEK-BM I(DP=15)/DDS/E-51体系的固化反应动力学数据几乎相同,证明二者的固化反应过程相同。采用热失重分析仪(TGA)分析研究了上述2种固化体系的热分解动力学,前者的热分解活化能达215.04 kJ/mol,为后者的1.5倍以上,说明DHPZ-BM I/DDS/E-51是1种热稳定性能良好的耐高温环氧树脂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环氧树脂(E-51)/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共混物的固化过程进行研究。利用T-β外推法确定了固化工艺温度,并利用Kissinger和Crane法计算得到共混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指前因子A、固化反应级数n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PPEK的加入对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温度影响不大,但反应活化能有所升高,表明PPEK的加入阻碍了固化反应的进行。通过固化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曲线证明,PPEK的加入不改变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7.
采用逐步聚合方法制备了新型特种工程塑料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砜酮[PPESK(1/1)]和聚芳醚砜(PPES).利用热失重(TGA)分析仪,氮气氛围中,多重加热扫描速率下的不定温法对PPESK(1/1)及PPES进行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根据Satava法得出,聚合物PPESK(1/1)分解反应机理为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级数n=1;而聚合物PPES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为相界面反应模式,反应级数n=2.同时采用经典动力学方程Friedman、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及Ozawa方程计算了热分解动力学参数(Ea,lnZ).重点考察升温速率、不同酮/砜比对PPESK(1/1)热稳定性影响,并且根据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推测其在高温使用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及对热分解反应过程中“动力学补偿效应”(KCE)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聚砜低聚物改性PPES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熔融挤出制备了不同比例的二氮杂萘联苯聚醚砜(PPES)和聚砜低聚物(O-PSU)的共混物,并用毛细管流变仪对该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熔体在所测定的温度和剪切速率范围内呈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共混体系的表观粘度随O-PSU用量的增加、温度的升高和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O-PSU的加入明显地改善了PPES的熔融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包覆镍-磷合金,并将其与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混合制备吸波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能量散射光谱对镀镍碳管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反射率测试系统对复合材料在8 GHz~18 GHz频段的微波吸收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镀镍过程中使用超声振荡有利于得到均匀的镀层。当吸波样品平均厚度为0.97 mm,碳管含量为5 phr时,镀镍碳管/PPESK复合材料的最大吸收峰在10.9 GHz(RL=-27.5 dB),RL<-10 dB的频宽为4.0 GHz。随着填料含量增加,吸收峰往低频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
PPEK/PPS共混物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含不同比例的二氮杂萘酮结构的聚芳醚酮(PPEK)和聚苯硫醚(PPS)共混物,并用毛这流变仪研究了该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剪切速率范围内,当PPS窗户低时,PPEK/PPS共混物溶体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而当PPS含量为60%时,共混物则近似为牛顿流体。PPS的混入极大地降低了PPEK的熔体粘度,而且在一定范围内,随PPS含量的增加,可有效地改善挤出物外观。同时考察了剪切速率,实验温度等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