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不同毒株感染地鼠肾细胞(GHKC)的形态及形态发生学特点、其特征性包含体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感染后不同天数的病毒增殖动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观察了自然感染性鼠痘与实验性鼠痘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形态学特征;讨论了鼠痘病理形态诊断的依据以及鼠痘与小鼠其它常见传染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并采用免疫酶组织化学PAP技术,检测了鼠痘存档石蜡块中鼠痘病毒抗原在各脏器中的定位形态特点与分布规律。其目的在于将病理组织学诊断与特异性病原诊断,在形态学上结合起来,以达到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目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然感染鼠痘存档5年蜡块转制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发现鼠痘病毒的复制部位是在肝脾细胞浆的基质区和包涵体的周围。此部位有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病毒颗粒。未成熟病毒颗粒可分为球状颗粒和含有拟核的球状颗粒。成熟病毒颗粒的典型形态呈年椭圆形,外被双层囊膜,中心含有哑铃形核心,核心两侧各有一个测体。本实验结果证实应用存档蜡块转制超薄切片,可成功地应用于鼠痘感染及追溯性鼠痘病原和传染源的电镜诊断。并在电镜下证实光镜下A、B型包涵体及免疫酶组化病毒抗原的阳性部位与鼠痘病毒生物合成和装配的部位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兔疫金银染色法(IGSS)、使用不同的第Ⅰ抗体,自制胶体金标记的第Ⅱ抗体,如金标羊抗兔IgG(SARG)、金标羊抗鼠IgG(SAMG)及金标蛋白A(PAG)等,检测石蜡切片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乙型脑炎病毒(JBEV)和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HBs Ag)和核心抗原(HBc Ag)等,均获得满意的结果。该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制备简单、无毒性、经济实用,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即可判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了解昆明小白鼠自发性肺肿瘤的发生率、大体形态、组织学类型及生物学特性。方法 共解剖本所繁殖的封闭群小鼠1000只,从各肺叶、气管、肺门淋巴结、心、肝、脾和脑等部位取材固定,常规病理切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剖检发现,肺部有肿物的56只,确诊为肺肿瘤的35只,其余21只为非肿瘤性病变或转移瘤。自发性原发性肺肿瘤的发生率为3.5%。肿瘤的大体形态多数为圆球形结节状,少数为卵圆形、蕈形、扁圆形、巨块形或略方形。32只为肺腺癌,3只为良性乳头状腺瘤。在32只患肺腺癌小鼠中,乳头状腺癌占多数,腺泡型腺癌及混合癌居中,粘液乳头状腺癌最少。在肺肿瘤小鼠中,雄性20只,雌性15只,性别比为4∶3。10~14月龄和生育8~12胎次的小鼠肿瘤发生率明显上升。结论 小鼠自发性肺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随鼠龄增加而上升。小鼠生育胎次不宜超过7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原代地鼠肾细胞(PHKC)是否潜伏外源呼肠孤病毒(Reov)污染。方法制备PHKC涂 片及单层细胞盖玻片进行HE及吖啶橙染色,供光镜观察;收集PHKC培养物,经冻融浓缩及超速离心,制备负染、 IEM及超薄切片样品,供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在PHKC胞浆内发现具有Reov包涵体特征的核周嗜酸性包涵 体,该包涵体经吖啶橙染色后呈苹果绿色。电镜下病毒仅在胞浆内复制,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粒子均呈圆球 形,双层衣壳,无囊膜,平均直径65nm,核心平均直径38nm,常见空衣壳。病毒常散在或呈类晶格状,或聚集成堆位 于胞浆内或包涵体内。也见少数病毒粒子位于胞浆空泡内。细胞间隙也见多少不等的病毒粒子。结论光镜细 胞病理学与电镜超微结构结合观察,是检测哺乳动物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潜伏外源病毒污染的可靠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查明小鼠暴发原因不明的急性传染病病因及病理形态学特点,为临床及病理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解剖临床发病及死亡小鼠24只,从内脏分离致病菌,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从14只昆明小白鼠及14只NIH小白鼠分别分离出11株和9株致病菌,该20个菌株的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完全符合肠炎沙门氏菌血清型,抗原式为9,12:g,m:-。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及肠壁集合淋巴结肿大,镜下,肝、脾和淋巴结单核巨噬细胞弥漫性增生,并形成多发性特征性伤寒样肉芽肿,灶状坏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细胞广泛水样变及气球样变为其病理形态学特点。结论 小鼠群由于感染肠炎沙门氏菌暴发兽疫流行,其肝、脾和淋巴结的伤寒样肉芽肿具有特征性,可作为小鼠沙门氏菌病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人血中提取的高密度脂蛋白(?)能使已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的家兔血管壁恢复正常。静脉注射28mg 高密度脂蛋白,使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总胆固醇量下降15.8%,沉积到血管壁上的~3H 胆固醇释放到血流中并被清除。家兔喂高胆固醇饲料73天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占动脉总面积的15%,同时注射高密度脂蛋白(759mg)的家兔,斑块面积只占动脉总面积的1.6%。已形成硬化斑块的家兔不予处理,36天后斑块面积为68.8%,在此期间注射高密度脂蛋白之家兔,斑块面积为0%,试验结果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能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家兔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致敏豚鼠接种卡介苗后临床反应及病理变化。方法 冻干BCG接种经BCG致敏的和未经BCG致敏的正常豚鼠 ,观察接种后的反应及肝、脾、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结果 未致敏豚鼠局部未出现迟发型变态反应及全身反应 ,致敏豚鼠局部出现迟发型变态反应及坏死 ;两组豚鼠接种后均出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病理改变。结论 两组豚鼠接种后虽临床反应不同 ,但病理改变无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