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方法]对黄海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Mn、Pb、Zn、Cr、Fe、Hg和Cd)的含量分布和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有机碳(TOC)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在南黄海中部和威海以北的北黄海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Fe和Hg的含量偏高,海州湾和北黄海北部含量偏低,Mn、Cd的分布较不均匀,离散程度较大;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正相关性,Ph与Zn、Zn与Cr、Pb与Cr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7、0.96和0.94.Cd和Cu呈显著相关,但Cd与其他重金属无显著相关关系,重金属与TOC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黄海表层沉积物只有部分站点处于生态危害的中等级别,大多站点生态危害轻微,各个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Hg>Cu>Pb>Cr>Zn,对黄海表层沉积物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底质环境质量评价显示,南黄海中部的泥质沉积区域环境质量较差,应予以重视.[结论]该研究为黄海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海4种赤潮藻的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对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我国东海海域近年来的4种代表性赤潮藻(硅藻中肋骨条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甲藻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对比了其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及藻细胞利用胞内储存营养进行生长繁殖的生长潜力. 结果表明,2种甲藻的RN值(41.5和42.4)和RP值(4.3和10.7)都明显高于2种硅藻的RN值(2.6和6.0)和RP值(2.5和1.2),4种赤潮藻在生活史策略上的差异决定了我国东海春季甲藻赤潮与硅藻赤潮呈现出演替型爆发的态势;2种甲藻的tN值(5.32和6.81 d)和tP值(2.08和4.31 d)明显高于2种硅藻的tN值(0.56和1.24 d)和tP值(0.53和0.13 d),2种甲藻的高生长潜力和k-生活史策略都有助于我国东海春季东海原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伴生赤潮呈现出长时间持续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桡足类浮游动物在重金属作用下的中毒效应以及摄食压力的变化.[方法]探究了Cu<'2+>、Zn<'2+>、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安氏伪镖水蚤的急性毒性,并研究了安氏伪镖水蚤在3种重金属影响下的摄食率变化.[结果]Cu<'2+>、ZN<'2+>、Cd<'2+>对安氏伪镖水蚤的96 h LC<,50>分别为0.1577、0.8941、0.1695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为Cu<'2+>>Cd<'2+>>Zn<'2+>;急性中毒后,重金属离子对安氏伪镖水蚤摄食率的影响为:Cd<'2+>>Cu<'2+>>Zn<'2+>,慢性中毒后,重金属离子对安氏伪镖水蚤撮食率的影响为Cu<'2+>>Cd<'2+>>Zn<'2+>.且雄性成体的摄食率普遍低于雌性成体.[结论]3种重金属对安氏伪镖水蚤均有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氯联苯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急性毒性.[方法]选择珠江口海域赤潮优势种锥状斯氏藻和热带骨条藻进行多氯联苯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其半效应浓度(EC<,50>),分析多氯联苯对其生长以及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多氯联苯对锥状斯氏藻、热带骨条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2种藻类的96 h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0.103和0.009 mg/L.低浓度多氯联苯对2种微藻的SOD和CAT活性有诱导作用.当多氯联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酶活性下降;与锥状斯氏藻相比,热带骨条藻对多氯联苯暴露更敏感,耐受力较差.[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持久性污染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取台湾海峡南部近岸上升流区表层海水,开展现场船基围隔实验.按照上升流区底层无机形态氮、磷和硅的浓度及比例,设置围隔袋中营养盐浓度,研究上升流输入的营养盐可能对海区表层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合群体方法与单细胞酶标记荧光技术,检测浮游植物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指示海区浮游植物的磷营养生理状态.结果表明,营养盐的补充导致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 glacial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hcia pungens)等硅藻成为优势种,并形成藻华.随环境中营养盐的耗尽,硅藻藻华迅速消退.上升流的形成及其减弱、消失,造成表层海水营养盐水平的改变,是导致此次硅藻藻华生消的主因.通过上升流补充的磷源不足以满足浮游植物的生长需求,海区浮游植物的生长遭受磷胁迫,磷成为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6.
粤西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与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2006年7月至2007年11月中国粤西海陵湾、水东港、雷州湾和流沙湾表层沉积物,分析沉积物中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TP)4种生源要素含量.结果表明,粤西海域生源要素含量与国内外港湾相比属中等水平,整体来说夏季各种生源要素含量较高,BSi、TOC、TN和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7%、0.90%、0.27%和0.027%,冬季BSi、TOC、TN和TP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24%、0.67%、0.06%和0.022%.沉积物中TOC/TN值表明,海陵湾、水东港和雷州湾的TOC主要来源于水生,流沙湾TOC主要源自陆源.BSi的含量在春夏秋3个季节均较高,反映了较高的硅藻生产力;而夏季丰富的TOC、TN和TP含量则反映了夏季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大量陆源输入.生源要素污染评价表明,4个港湾中,TOC除流沙湾属Ⅱ类污染,其余3个港湾属于Ⅰ类污染;TP均属于Ⅰ类污染;而TN均属于Ⅱ类污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